2025-01-22
監護宣告後如何處分財產?律師解釋相關法律規定
雷皓明 律師
當一個人因身心障礙或其他原因無法妥善照顧自己的財產事務時,法院可能 會進行監護宣告程序,為其選任監護人。監護宣告後,受監護人的財產將由監護人代為管理和處分。監護宣告處分財產涉及許多法律細節,監護人應透過專業諮詢,以確保合法且符合受監護人利益。接下來,讓我們深入探討監護人在處分受監護人財產時應注意的事項。
1. 監護人處分受監護人財產的法律限制
當監護宣告生效後,不能自理生活監護人便承擔起管理受監護人財產的重責大任。然而,法律對於監護人在財產處分與管理方面設有一定的限制,以保障受監護人權利。
(1)監護人應以受監護人利益為優先考量
依照民法規定,監護人在處理受監護人的財產時,必須以受監護人的最佳利益為依歸。這意味著監護人不得為了個人利益而濫用職權,損害受監護人的權益。違反此項義務的監護人,其處分行為可能被視為無效,甚至可能須負刑事責任。
(2)監護人僅能進行風險較低的投資
為了進一步保障受監護人的財產安全,法律對監護人的投資行為也有所限制。監護人僅能將受監護人的資金投入風險相對較低的標的,如公債、國庫券、中央銀行儲蓄券、金融債券等。這項規定旨在減少受監護人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可能性,確保其生活品質不受影響。
2. 處分不動產須經法院許可
為了保障受監護人的權益,法律對於監護人處分受監護人不動產有嚴格的規範。監護人在進行任何與不動產相關的重大決定前,都必須事先獲得法院的許可,以確保這些決定符合受監護人的最佳利益。
(1)買賣、贈與、設定抵押權等行為均需法院同意
監護人若要代表受監護人買賣、贈與不動產,或是以不動產設定抵押權,都需要先向法院提出申請,經法院審查並許可後,才能進行相關交易。這項規定是為了防止監護人濫用職權,或做出可能損害受監護人利益的決定。
(2)出租、終止租約也需獲得法院許可
除了不動產的買賣和抵押,就連出租或終止租約這類行為,監護人也必須獲得法院的同意。這是因為租賃關係的變動,可能會影響受監護人的居住權和生活穩定性,因此法律要求監護人謹慎處理,並尋求法院的審查與許可。
(3)未經法院許可的處分行為無效且可 能須負刑責
若監護人未依法向法院聲請許可,擅自處分受監護人的不動產,該處分行為將被視為無效。此外,監護人還可能因違反法定職責,而需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因此,身為法定監護人,務必要清楚了解並遵守相關法律規定,謹慎行使職權,以保障受監護人的權益。
值得一提的是,若受監護人的情況有所改善,達到法定要件,監護人可以向法院聲請監護宣告撤銷。一旦監護宣告被撤銷,受監護人將恢復行為能力,不再需要監護人代為處分財產。
監護宣告的目的是為了保護無法完全處理自己事務的人,避免其財產和權益受到侵害。法院在審理監護宣告案件時,會綜合考量受監護宣告人的精神狀況、監護人的動機以及雙方的生活互動情況等因素,以確保監護宣告的必要性和適當性。
一旦監護宣告經法院裁定通過,受監護人將喪失部分或全部的行為能力,其財產的處分權將受到限制。監護人必須以受監護人的最佳利益為優先考量,並在處分財產時獲得法院的許可,以防止濫用權力或侵占受監護人的財產。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