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8
撿到500元以下的錢要歸還嗎?律師教你正確處理,避免觸法!

雷皓明 律師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撿到錢的情況。當撿到小額金錢時,許多人會感到猶豫不決,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雖然誠實 正直是美德,但對於低價值的遺失物,全部送交警方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業務負擔。那麼,撿到錢到底該如何處理呢?本文將由律師帶您了解正確的失物招領程序,避免觸法,同時也能獲得合理的現金補償。
1. 遺失物的認定與法律責任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偶爾會遇到他人遺失的物品,例如在公共場所發現一筆現金或貴重物品。這時,我們需要了解遺失物的定義及相關法律責任,以採取正確的處理方式。
(1)遺失物的定義
根據民法規定,遺失物是指他人無意間遺留或忘記攜帶離開的物品。即使物品暫時脫離原主人的占有,其所有權仍然歸屬於原主人。因此,撿獲他人遺失物時,我們不能僅憑個人判斷就據為己有。
(2)佔為己有的法律風險
若是拾獲人在未經原主人同意的情況下,擅自將遺失物佔為己有,即使物品價值不高,仍可能觸犯侵占罪。根據刑法第335條之1規定,侵占遺失物罪的罰金處罰最高可達新台幣3萬元。此外,若拾獲人明知是遺失物卻意圖為自己的利益而不送回,也可能構成侵占罪。
因此,為了避免觸法並維護他人的所有權,撿獲遺失物後應盡快採取合法的處理方式,例如:
- 向警察機關或自治機關報案並提交遺失物
- 將遺失物送交該場所的管理處或服務台
- 尋找失主並歸還遺失物
透過正確的遺失物處理程序,不僅可以保障自身權益,也能展現良好的公民意識。
2. 撿到錢該如何處理?
當你在路上或公共場所撿到錢時,可能會感到興奮和猶豫。然而,為了避免觸犯法律並履行公民義務,正確處理遺失物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步驟,告訴你如何恰當地處理撿到的錢。
(1)送交警察局或自治機關
根據民法規定,撿到錢應立即送交就近的警察機關或自治機關,如區公所或里辦公處。這些單位會依法公告招領,尋找失主。即使金額不大,也應主動報案,讓遺失物處理程序合乎法律規範。
(2)送交管理處所
若是在機關、學校、商場等公共場所拾獲錢財,可先送交服務台、保全或其他管理單位。通常這些地方都有既定的遺失物處理流程,會妥善保管並公告招領。與警察機關合作,管理處所也會積極尋找失主,盡快歸還遺失物品。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一定期限內無人認領,依法撿到的錢可能歸拾得人所有。但為確保合法性並避免爭議,仍應先送交警察機關或管理單位處理,切勿私自占為己有。
3. 撿到錢500元以下的簡易招領程序
當你在路上或公共場所撿到500元以下的現金或低價值物品時,你可以選擇採取簡易招領的方式處理。根據法律規定,對於價值較低的遺失物品,拾得人可以自行保管,而無需立即送交警察局或其他主管機關。
在簡易招領的過程中,拾得人應盡到合理的努力,嘗試聯繫失主歸還遺失物品。如果在撿到物品後超過1個月,或者通知招領逾15日仍無人認領,拾得人即可依法取得該物品的所有權。
雖然法律允許對低價值物品進行簡易招領,但為避免價值認定上的爭議,我們仍建議拾得人先向警方報案登記,將拾獲的物品詳細記錄在案。這樣可以提供額外的法律保障,證明你是善意拾得並依規定保管物品,而非非法佔有。
4. 拾得人的權利與義務
根據民法規定,拾得人在歸還遺失物時,有權向失主請求報酬,金額不得超過遺失物價值的十分之一。這種報酬請求權是法律賦予拾得人的權利,以鼓勵大家歸還遺失物。在失主清償 報酬前,拾得人還享有留置權,可以暫時保管遺失物,直到失主支付報酬為止。
然而,並非所有情況下拾得人都能請求報酬。例如,在公眾場所由管理人拾獲遺失物,如果未在7日內通報主管機關或警察,或者隱匿拾得事實,就不得請求報酬。此外,如果失主是特殊家庭,或者有急迫情事需要立即取回遺失物,拾得人也不能要求報酬。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