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

2024-10-25

病人自主權:安寧療護新突破,預立醫囑守護尊嚴!

唐樺岳 律師

唐樺岳 律師

專業律師
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是什麼?

從《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到《病人自主權利法》,法律的保障讓病患能在生命的最後關頭,重新掌握對自身生死的選擇權。試想,當意外發生後,自己躺在病床上,失去生活自理的能力,身體被各種醫療管線束縛,動彈不得,那種「求生無望」的無奈與渴望解脫的心情,究竟是多麼的無助與煎熬?然而,這兩部法之間的差異經常讓人混淆,想要提前做好醫療決定的朋友,不妨先了解其中的差異,再謹慎行動。希望透過這篇文章,能帶領大家認識,協助作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1. 認識《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病人自主權利法》

(1)你知道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是什麼嗎?

許多人對安寧緩和醫療常存在誤解,認為這等同於放棄治療,然而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安寧療護並非停止對患者的照顧,而是以更積極且全面的方式,協助患者在生命的最後階段,能夠走得更平順且安穩。

安寧療護由一支專業的醫療團隊組成,包括醫師、護理師、社工師、心理師、營養師、藥師、物理治療師、宗教師,甚至還有藝術療法專家與義工等,共同為患者提供身、心、靈三方面的全方位照護。這項照護的重點在於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並協助減輕因疾病帶來的身體與心理痛苦。同時,團隊也會指導家人及親友學習照顧的技巧,使他們能夠陪伴患者在這段艱難的時光。

與傳統醫療不同的是,安寧療護並不強求延長生命,而是尊重患者的選擇與權益,讓患者能夠在尊嚴與平靜中走完人生的最後旅程。這種照護不僅關注個人價值,還注重家庭的情感支持,協助患者與家屬共同面對並接納死亡的過程,讓患者在家人的陪伴下,達到平和且安詳的離別。

因此,安寧療護是一種真正全人、全程、全隊、全家的照護方式,它強調尊重生命的價值,並致力於讓患者在最後一段路上,能夠在愛與尊嚴中,走得有品質與意義。

(2)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背後的潛在挑戰是什麼?

過往的《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以及《醫師法》都明確規定,醫師應將病情、治療計畫、處置方式、用藥情況、預後評估、可能的副作用以及維生醫療的選擇,完整告知病患或其家屬。因此,在「了解病況」與「制定治療方針」的權利上,病患與家屬理應享有同等地位。

然而,過去的法律卻未明確保障病患在這方面的「自主權」,導致可能出現以下問題:

  • 家屬要求醫師對病患隱瞞不利的病情消息
  • 病患本人不願接受插管治療,但家屬卻堅持要全力搶救

這類情況往往使醫師、病患與家屬陷入一個難以解決的三方困局。但事實上,每個人的生命價值觀與對於人生終點的選擇都是獨一無二的,理應受到尊重與理解。

因此,病患應該擁有自己生命的「自主權」,並能在最後的旅程中擁有做出決定的自由。

(3)《病人自主權利法》正是為了回應這些挑戰和需求

《病人自主權利法》是台灣首部以「病人」為核心制定的醫療法規,於2019年1月6日正式施行。這項法案的立法目的在於尊重病人的醫療自主權,保障病人在生命末期能夠善終的權益,並促進醫療關係的和諧。

《病人自主權利法》賦予每位患者完整的知情權、選擇權與決定權,確保在面對重大疾病或意外、失去意識、無法自行表達意願時,個人的醫療意願能夠受到法律的保障與貫徹。透過「預立醫療決定」(dvance directive,AD)的方式,病人、家屬、醫師三方可以事先溝通,討論在面對特定症狀或情況時,是否選擇接受或拒絕維持生命治療,讓病人能夠表達自己對醫療照護的期望。

該法的最大亮點在於,即使病人在昏迷或無法表達時,其事先確立的醫療意願依然能受到法律保障,例如選擇「不希望接受治療」、「希望在一定時間內嘗試治療」、「希望全力治療」或「將決定權交由醫療代理人」。這樣的制度確保了每個人在生命的最後階段,能夠以尊嚴的方式離開,並將自己的想法與家人充分交流,讓個人意願在最關鍵的時刻得到尊重與實踐。

(4)預立醫療決定是什麼?誰能進行簽署?

「預立醫療決定」是指您在經過充分了解與深思熟慮後,將自己期望的醫療照護方式以書面形式表達。透過這份文件,您可以確保家屬及醫護團隊能依據您的意願,在生命末期給予適當的照護。如果日後對醫療決定有不同的想法,您也可以隨時對「預立醫療決定」進行修改。

任何具有行為能力且無心智能力障礙的人,不論是健康狀況良好或已患病,都可以進行「預立醫療諮商」(ACP)。這過程將協助您在神志清醒時,預先簽署「預立醫療決定」,確保您的醫療需求能夠被尊重和執行。 預立醫療決定是什麼?

(5)何時開始執行預立醫療決定?

預立醫療決定並不是一簽署就立即生效,而需經過專業醫療團隊的審慎評估。在2位專科醫師判斷,以及2次緩和醫療團隊會診後,確認您符合5項臨床條件時,預立醫療決定才會正式執行。

(6)2024年7月開始,預立醫療諮商納入健保補助範圍

《病人自主權利法》是亞洲首部以病人為核心的專法。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截至2023年底,全台僅約6萬8千人簽署了預立醫療決定(AD),這僅佔成年人口的不到1%。與末期病人簽署安寧緩和不需自費不同,許多醫療機構反映,預立醫療決定的自費問題成為患者面臨的最大障礙。

為了推廣病人的自主權觀念,健保署已將預立醫療諮商(ACP)納入健保給付項目,新增適用的4類病人條件,包括:年滿65歲且罹患重大傷病、符合安寧條件的病症、臨床失智評估量表(CDR)分數0.5至1分者、《病人自主權利法》第14條公告的疾病,以及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的收案對象。這些患者一生可獲得一次健保支付的諮商服務。

2. 病人自主、安寧照護、安樂死三者有什麼不同?

你或許曾聽過安寧療護、DNR(拒絕施行心肺復甦術)或安樂死,但這些概念與病人自主其實有所不同。

「安寧療護」主要是病人選擇拒絕維持生命的醫療措施,也就是當病情惡化到無法挽回時,病人選擇不進行急救。「安樂死」則是透過使用致命藥物,刻意縮短病人的生命,以結束其痛苦。

相比之下,「病人自主」更重視的是病人的自主選擇權。病人可以決定是否接受治療或放棄治療。如果病人有事先預立醫療決定,醫療團隊會根據病人的意願進行相應的醫療安排,完全尊重病人的選擇。

這三者雖然都涉及生命末期的處理,但在概念和實際操作上,差異明顯,需要清楚區分。

(1)關於病人自主、安寧療護與安樂死的法規

安寧療護與病人自主權利分別受到不同法律的規範:

安寧療護是根據2000年實施的《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所制定的,而病人自主則是依據2019年通過的《病人自主權利法》來保障。這兩者在文件簽署、適用對象、拒絕醫療的範疇,以及保障程序上都有所不同。

例如,《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僅適用於末期病人,這些病人才有權拒絕心肺復甦術(CPR)。然而,實際情況是,並非只有末期病人可能會面臨是否接受急救的選擇,因此《病人自主權利法》進一步擴大了適用範圍,讓更多病患可以依據自己的意願來決定是否接受特定的醫療處置。

(2)病人自主權利法不只關注末期病人,新增了適用對象

《病人自主權利法》誕生的目的在於尊重及保障病人的自主決定權。該法的適用範圍已超越了僅限於末期病患的情況,新增4類臨床條件,包括:不可逆的昏迷狀態、永久植物人、極重度失智症,以及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重症。這些非末期的患者,在預立醫療決定的前提下,亦可選擇不接受心肺復甦術(CPR)。

  • 末期病患
    由醫師診斷確認,並且有醫學證據支持,顯示患者在短期內無法避免死亡的結果。

  • 不可逆的昏迷狀態
    因腦部病變導致患者失去意識,對內外刺激無反應,且持續處於閉眼狀態。經醫師觀察三至六個月後,確認患者的意識無法恢復。

  • 永久植物人
    由於腦部病變,患者雖可能有自發性眼睛張開或對刺激有反射性反應,但無法進行日常生活自理,也無學習或工作的能力。經醫師長期觀察3至6個月後,確認恢復機會微乎其微。

  • 極重度失智症
    患者每日持續處於認知障礙狀態,無法自理日常生活、學習或工作,例如大小便失禁、無法辨認親友、喪失判斷能力等。

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重症:患者所承受的病痛難以忍受,且疾病無法治癒,依當前醫療技術無其他適當解決方案可選擇的情況下,依公告列為適用。

(3)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與病人自主法有什麼不同?

在過去的20年中,隨著《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推廣,許多民眾已熟悉如何簽署「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而《病人自主權利法》自2019年開始施行,為了避免大眾對這兩部法產生混淆或誤解,以下簡單說明它們的幾項主要差異:

理論基礎

  • 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主要保障末期病人的善終權,簽署人通常是病人本人或其近親屬。
  • 病人自主權利法:適用於具完全行為能力且年滿20歲的成年人,或未滿20歲但已結婚者,這些人可以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 (AD)」。核心是病人本身,保障其知情權、選擇權和決策權,並強調尊重病人的醫療自主權,促進醫病之間的和諧。

簽署文件

  • 安寧緩和醫療條例:需簽署「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
  • 病人自主權利法:需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

適用對象

  • 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主要針對末期病人。
  • 病人自主權利法:適用於符合以下5大臨床條件的患者,包括末期病患、不可逆的昏迷狀態、永久植物人、極重度失智症,以及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重症,依當前醫療水準無其他適當解決方案者。

醫療處置

  • 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涉及心肺復甦術以及只能延長臨終過程的維生醫療。
  • 病人自主權利法:涵蓋包括心肺復甦術、機械式維生系統、血液製品、針對特定疾病的專門治療,以及在重度感染時使用的抗生素等生命延續性治療。此外,還包括是否接受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的選擇。

這兩部法的用語雖然類似,但其背後的意涵有著明顯的不同。

即使醫療技術日益進步,生命的極限依然存在。在面臨病危時,應該選擇延長生命還是讓生命自然結束?《病人自主權利法》將這個關鍵的決定權交回到個人手中,並鼓勵人們提前思考生命終結的選擇,讓善終成為一個可被深思的課題。

以上是關於安寧療護的相關資訊,如果對於安寧療護等還有其他疑慮,或是想了解更多法律相關知識,都歡迎點擊下方免費諮詢按鈕!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
專業律師
唐樺岳 律師

唐樺岳 律師

京宇法律事務所 主持律師

我是唐樺岳律師。「法律不該是艱澀難懂的準則,誓言要將法律翻譯成最平易近人的語言」是我讀法以來一直的目標。 我常見不解法律上所帶來困擾,這都是可以避免的,勇於面對法律上艱澀的挑戰, 我會為您與法律之間的鴻溝架一座堅固的橋梁。

熱門文章
NO.1

國賠真的輕鬆拿?律師教你搞懂國賠的必備條件!

國賠真的輕鬆拿?律師教你搞懂國賠的必備條件!
民事案件

2025-03-14

想知道什麼時候政府得賠你錢?今天我們的律師將全面解密國家賠償的核心概念,涵蓋申請方式、國賠類型、範圍、以及計算細節,還會說明2種國賠訴訟,讓你選擇民事或行政訴訟時不再迷茫!更特別的是,我們還提供經典國賠案例解析,幫你秒懂如何運用國家賠償法保障自身權益!準備好吸收這波超實用知識了嗎?

鍾欣紘 律師

鍾欣紘 律師

NO.2

越界建築是什麼?如何界定?律師教你如何處理土地糾紛

越界建築是什麼?如何界定?律師教你如何處理土地糾紛
民事案件

2025-03-13

越界建築常因為違反建築法規而被視為違章建築,屬於非法加建或非法擴建。它不僅會引發與鄰居的糾紛,還可能面臨法律問題。那麼,什麼樣的建築才算是越界建築呢?越界建築該如何界定和處理?又法院會如何借鏡建築物越界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雷皓明 律師

雷皓明 律師

NO.3

手機錄音可以當證據嗎?律師:小心踩到法律地雷!

手機錄音可以當證據嗎?律師:小心踩到法律地雷!
民事案件

2025-03-13

手機錄音事許多人在面對爭議或衝突時的第一反應。無論是為了自保還是保全證據,錄音功能確實能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但是,您是否曾經想過,這些手機錄音真的可以拿到法院當作呈堂證供嗎?其實,錄音證詞能否成為有效證據,在法律上存有一些爭議,這部分我們會在下列文章進行分析。

雷皓明 律師

雷皓明 律師

NO.4

房東修繕範圍含冷氣嗎?律師解答房客的權利與義務!

房東修繕範圍含冷氣嗎?律師解答房客的權利與義務!
民事案件

2025-03-11

租屋處的冷氣維修問題經常引發房東與房客之間的糾紛。雙方對於冷氣損壞時的修繕責任認知差異很大,這常常導致租屋關係的緊張。究竟冷氣的維修是否屬於房東的責任範圍?這個問題的答案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冷氣的使用年限以及損壞是否由正常使用所導致等。面對冷氣維修這個棘手的問題,房客應該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律師的專業意見可以幫助釐清房東的修繕範圍是否包含冷氣,進而避免或解決租屋糾紛。

雷皓明 律師

雷皓明 律師

NO.5

未保存登記建物可以拆屋還地嗎?律師解析合法處理方法!

未保存登記建物可以拆屋還地嗎?律師解析合法處理方法!
民事案件

2025-03-11

面對未保存登記建物拆除的問題,許多地主感到困惑。當土地遭未經登記的違章建築占用,該如何合法收回?強制執行清理程序複雜,常讓人不知從何著手。房地產權利糾紛中,未保存登記建物的處置格外棘手。在此,我們將探討未保存登記建物拆除的實務做法。如何判斷建物所有權歸屬?向無權占有人提起訴訟需注意哪些要點?讓專業律師為您一一解析,協助您瞭解正確的處理方式,以合法程序收回被占用的土地。

雷皓明 律師

雷皓明 律師

編輯精選

線上免費法律諮詢好多該怎麼挑?看完這篇彙整你就懂!

線上免費法律諮詢好多該怎麼挑?看完這篇彙整你就懂!
律師推薦

2025-03-20

免費法律諮詢管道百百種,挑哪個好?各縣市政府有免費法律諮詢服務嗎?免費法律諮詢前要做哪些準備?哪邊有線上免費律師諮詢資源?免費法律諮詢有什麼優缺點?有沒有24小時免費諮詢?免費法律諮詢管道和優缺點一次整理公開給你!

楊國弘 律師

楊國弘 律師

比中指也是公然侮辱? 3 分鐘讓你了解公然侮辱罪!

比中指也是公然侮辱? 3 分鐘讓你了解公然侮辱罪!
刑事案件

2025-03-20

公然侮辱罪是什麼?公然侮辱有哪些構成要件?什麼情況會變成加重公然侮辱罪?被侮辱要怎麼提告?公然侮辱罪提告要花錢嗎?公然侮辱價目表有參考價值嗎?比中指、罵髒話也會觸犯公然侮辱罪嗎?關於公然侮辱罪的疑問,律師一次解答!

匡伯騰 律師

匡伯騰 律師

加重詐欺罪是什麼?會判多重?專業律師帶你看實際判例!

加重詐欺罪是什麼?會判多重?專業律師帶你看實際判例!
刑事案件

2025-03-20

加重詐欺和普通詐欺有什麼不同?加重詐欺罪有什麼構成要件?加重詐欺罪會判多重?如果加重詐欺未遂也會重判嗎?加重詐欺罪可以易科罰金嗎?加重詐欺有機會緩刑嗎?對於加重詐欺的疑惑,讓專業律師帶你看實際加重詐欺罪的判例,幫你一次理解!

陳宏毅 律師

陳宏毅 律師

車禍調解怎麼進行?調解技巧大公開!

車禍調解怎麼進行?調解技巧大公開!
車禍案件

2025-03-13

意外出車禍,不知道要怎麼爭取自身權益嗎?車禍調解跟和解有什麼不同?我應該選哪個?車禍調解有哪些優點?車禍調解委員會如何聲請?車禍調解有哪些流程?可以反悔嗎?還有車禍調解技巧大公開,準備調解先看這篇!

陳怡榮 律師

陳怡榮 律師

朋友欠錢不還怎麼辦?一定要翻臉嗎?用法律討錢攻略大補帖

朋友欠錢不還怎麼辦?一定要翻臉嗎?用法律討錢攻略大補帖
債務問題

2025-03-13

朋友欠錢不還怎麼辦?欠錢不還報警有用嗎?該告什麼罪?朋友借錢要注意什麼?LINE對話可以當證據嗎?要求對方還錢有時間限制嗎?對方沒錢還、搞失蹤怎麼辦?朋友談錢傷感情,一篇文章教你如何輕鬆討回借款,別讓對方有裝沒事的機會,保障您的權利!

鄭堯駿 律師

鄭堯駿 律師

最新文章
/static/LOGO-307797656702bd0c2f475a915a211522.svg

易律網讓您找律師真ez,提供您專業律師整理好的日常法律知識以及免費線上法律諮詢,並提供全台口碑最好的律師名單。

02-7755-2059

service@ezlawyer.tw

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167號7樓之2

Copyright © 2025 喆律法律事務所 All rights reserved.

請問您遇到了什麼法律問題呢?
cta_avatar
line_badge
免費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