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3
違反商標法怎麼辦?如何和解?律師教你如何應對

雷皓明 律師

商標是企業重要的無形資產,代表著品牌的聲譽和顧客的信賴。然而,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難免會發生違反商標法的情況,導致商標法律糾紛。面對侵犯商標權的指控,您該如何應對?是否有機會透過和解來化解這場危機呢?
1. 商標法侵權認定與案例
商標是企業重要的無形資產,商標權人享有排他使用權。依商標法規定,未經商標權人同意而在相同或類似商品服務上使用相同或近似商標,可能構成商標侵權。為了維護商標權並避免糾紛,企業應留意商標侵權的認定標準和常見類型。
(1)商標侵權認定標準
商標法第35條規定,在相同或類似商品服務上,未經同意有以下行為即可能侵權:
- 在同樣商品或服務上使用相同商標
- 在類似商品或服務上使用相同商標而有致消費者混淆誤認之虞
- 在同樣或類似商品服務上使用近似商標而有致消費者混淆誤認之虞
判斷是否構成混淆誤認,實務上會綜合考量商標本身的識別性、商品服務的相似程度、商標權人是否善意等因素,以保障消費者權益並兼顧商標權人利益。
(2)常見的商標侵權類型
商標侵權的情況多樣,包括在同樣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標,如在A牌汽車上使用其Logo;在類似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標,如手機配件業者擅自使用手機品牌商標;以及在同樣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近似商標,例如手工藝品使用與知名銀飾品牌相似的標示。此外,明知是著名商標卻刻意使用相同或近似的商標,導致原商標識別性和信譽受損,也可能構成侵權。
(3)商標侵權案例分析
台灣商標侵權案例層出不窮,法院依個案事實認定是否侵權並裁定賠償金額。例如曾有補教業者使用「台大」、「TAIDA」等商標被認定侵害國立臺灣大學信譽,韓國美妝公司在臺銷售的產品上使用法國LV集團著名商標被認定侵權,還有業者以「ROWANA」作為行李箱商標被控有致消費者誤認是「RIMOWA」的可能。
法院認定商標侵權成立時,通常會命侵權人賠償商標權人的損失,計算方式可能是侵權商品零售價的1500倍以下,或參考商標權人原本可以獲得的授權金額。企業應提高警覺,透過申請註冊、定期監控市場等方式,及早發現侵權情事並尋求法律途徑主張權利,以降低商標侵權對品牌形象和營收的負面影響。
2. 違反商標法怎麼辦?律師建議處理方式
如果不小心侵害了他人的商標權,首先要評估侵權的嚴重程度。您可以估算侵權商品的數量乘上單價的倍數,再加上可能面臨的罰金,作為考慮是否接受和解條件的參考。
商標權人發現侵權行為後,可以向法院聲請假處分來制止 侵害,並要求侵權人:
- 除去侵權商標
- 銷毀侵權商品
- 支付商標使用費作為商標侵權求償
如果您收到商標侵權的法院傳票,建議委任專業律師應訴。律師能夠協助您評估侵權情況,提出有利的抗辯理由,或協商和解條件,以避免因不熟悉法律而陷入不利處境。
面對商標侵權糾紛,及早尋求法律協助非常重要。律師可以幫助您保護權益,降低商標侵權求償的風險與損失。透過律師的專業建議和處理,您將能更有效地解決商標侵權問題。
(1)商標侵權和解技巧與注意事項
在面臨商標侵權訴訟時,當事人可以選擇尋求和解,以避免冗長且昂貴的訴訟過程。雙方可以協商和解金額,並簽署和解協議書。一般而言,和解金額的計算會考慮侵權行為的嚴重程度、侵權商品的獲利情況以及涉案商標的知名度等因素,但通常不會超過侵權商品零售價格的1500倍。
和解協議書應詳細載明雙方的權利與義務,侵權人應承諾停止侵權行為,銷毀所有侵權商品,並保證未來不會再從事類似的侵權行為。一旦雙方簽署和解協議書,即可向法院聲請撤回商標訴訟。
然而,如果侵權情節非常嚴重,商標權人可能不願意和解。在這種情況下,法院可能會依職權調查,認定侵權成立,並判決侵權人敗訴。因此,在商標侵權訴訟中尋求和解時,雙方當事人應慎重考慮和解的條件,以確保自身的權益得到充分保障。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