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3
工程糾紛如何解決?律師教你該如何保護自己!

李慧盈 律師

工程案件因其專業性、參與人數多、金額大、工期長等特性,常見的糾紛包括計 價爭議、逾期罰款爭議和驗收階段爭議。本文將分享律師的專業見解,教你如何運用協調會議、調解、仲裁、訴訟等方式解決糾紛。透過完善契約、詳實工程紀錄和完備驗收流程等關鍵步驟,有效降低糾紛風險,保護自身權益。
1. 常見的工程糾紛類型
工程案件因其專業性、參與人數多、金額大、工期長等特性,常見的糾紛包括計價爭議、逾期罰款爭議和驗收階段爭議。根據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110年的統計,計價爭議、逾期罰款爭議和驗收階段爭議是最常見的糾紛類型,這些糾紛通常由於合約條款不夠清晰、溝通不良或雙方對工程品質認知不同引起。
(1)計價爭議
計價爭議主要發生於工程款項支付過程 。合約不夠詳細的計價方式和工程變更規定,容易引起爭議。業主壓低工程款項以控制預算,實際金額與合約不符,則會引發糾紛。為避免爭議,承包商應該在合約中詳細列出計價方式,並與業主達成共識。
(2)逾期罰款爭議
工程延誤是另一常見糾紛源。業主因工程未如期完工而收取逾期罰款。若延誤是因不可抗力或業主原因,承包商可能提出異議。合約應明確定義不可抗力因素和工期展延條件,以減少爭議。
(3)驗收階段之爭議
工程完工後的驗收階段也可能引起糾紛。業主可能認為工程品質不符,拒絕驗收。承包商則認為工程符合合約,拒絕業主要求。這源於雙方驗收標準認知不同。合約應明確驗收標準和程序,保持良好溝通以避免爭議。
除了上述三大類型,工程款項被挪用和分包合約糾紛也常見。承包商應提高警覺,採取措施保護權益,如簽訂完善合約和定期檢查款項使用。全面的風險管理可降低糾紛機率。
2. 工程糾紛的解決方式
面對工程界的常見糾紛,如工地糾紛、工程付款糾紛和瑕疵履約爭議,當事人有多種解決方式可選擇。首先,透過協調會議,雙方可直接溝通,尋求共識。如果協調不成,則可尋求第三方調解、仲裁或訴訟等方式,以解決糾紛。

(1)協調會議
協調會議由業主、承攬商和分包商等利害關係人參加。會議目的是盤點爭議點、整理案情,並尋求和解方案,透過面對面的溝通,雙方可消弭歧見,尋求共識。
(2)調解
若協調會議未能解決糾紛,當事人可尋求公正客觀的第三方調解人。調解人協助雙方溝通,促成和解。調解成立後具有執行力,避免日後爭議。
(3)仲裁
對於工程付款糾紛或瑕疵履約爭議,當事人可選擇仲裁。仲裁程序簡便且迅速,具經濟效益。仲裁庭由專業人士組成,能進行專業判斷,具有專業性和公正性。
3. 預防工程糾紛的關鍵步驟
要有效預防工程糾紛,從簽訂工程契約開始非常關鍵。簽約時,應該詳細列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還要包括計價、付款條件和違約責任等,以保障雙方的利益。
施工時,應該按圖施工,並且要詳細記錄施工過程。這包括:
- 施工日報
- 月報
- 材料送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