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5
不孝條款舉證怎麼做?專業律師教你準備有力證據

雷皓明 律師

在台灣,父母可以根據民法第1145條第1項第5款的不孝條款,剝奪對其有重大侮辱或虐待行為的子女的繼承權。這些行為包括毆打父母、惡意不盡扶養義務或無正當理由 長期不探視等。然而,要適用不孝條款,舉證方式非常重要。
快速跳轉目錄
(1)對父母重大侮辱或虐待行為
實務上認為,這類行為不僅嚴重傷害親子關係,也違背了孝道,因此法律允許剝奪其繼承權。
(2)惡意不盡扶養義務
在實務上也認為子女若不盡扶養義務,導致父母感受精神上有莫大痛苦情節,也會被視為是重大虐待行為。
(3)無正當理由長期不探視
當父母臥病在床,子女無正當理由卻長期不去探視,不僅違反孝道,也足以導致父母精神上感受到莫大的痛苦情節,也會被視為重大虐待行爲同樣可能喪失繼承權。子女理應在父母生病時給予關懷照料,若因故意疏忽而遺棄老人,就可能失去繼承權。
此外,繼承人若故意致被繼承人或其他繼承人於死,也會喪失繼承權。總之,子女應盡孝道,善待父母,方能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
2. 不孝條款舉證要點
為了確保不孝條款在法律上的效力,舉證是關鍵的一環。在準備不孝條款舉證時,有幾個重要的要點需要注意。
(1)明確記載被繼承人的意願
被繼承人若欲剝奪特定繼承人的繼承權,必須以具體方式表示其意願。單靠口頭說明可能引起爭議,因此建議在遺囑中明確記載,或以書面形式表達。
(2)蒐集證據
如果子女有不孝行為,如毆打、長期不聞不問等,應及時保留錄音錄影資料。這些錄音存證可以有力地證明子女的不孝行為,對於不孝條款舉證非常有幫助。
(3)尋求證人作證
除了錄音錄影之外,尋求證人願意出庭作證,也是不孝條款舉證的重要方式。證人證詞可以佐證子女的虐待或侮辱情事,進一步支持不孝條款的適用。
為了避免子女日後因繼承問題而起爭議,律師建議父母及早進行遺產規劃。透過提前立遺囑,清楚指定繼承人及其應得份額,可有效減少家庭成員間的矛盾。此外,對於子女的重大虐待或侮辱行為,父母也應留意蒐證並妥善保存,以免權益受損。
若家族成員能達成共識,簽訂遺產分配協議是個不錯的選擇。父母也可考慮將部分財產交付信託,確保資產能依自己的意願分配。萬一不幸發生遺產爭議,律師可協助評估案情,提供專業建議,為當事人爭取最大利益。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