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7
景觀 法是什麼?為什麼要立景觀法?律師觀點分享!
匡伯騰 律師
台灣多年來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和開發許可制度,但在都市更新和國土規劃方面,仍有不少人感到現行法規無法有效管理景觀品質。為此,近年來立法院多次提出景觀法草案,旨在透過專法加強景觀保育。
1. 台灣景觀現況與問題
台灣多年來實施環境影響評估和開發許可制度,但在都市更新和國土規劃方面,仍有不少人感到現行法規無法有效管理景觀品質。為此,近年來立法院多次提出景觀法草案,旨在透過專法加強景觀保育。
環境法律專家吳明儒律師指出,景觀法的核心是透過事前審查機制,避免不當開發破壞自然與人文景觀。他強調,景觀法不僅僅是規範建築物外觀設計,更要考慮周邊環境的協調性。即使是開發基地面積較小,但可能影響景觀的案件,也應該納入景觀法的管理範圍。
前內政部營建署副署長林錦源則表示,景觀法的精神是「以人為本」,重視民眾對生活環境品質的感受。景觀法不僅是管制違規案件,還應該鼓勵民間業者和社區參與,共同營造優質的景觀環境。
近年來,台灣的城鄉景觀議題備受關注。許多民眾和專家學者對於台灣景觀的美醜有著不同的看法,也對現行法規能否有效管理景觀提出質疑。台灣幅員不大,但人口稠密,加上快速的都市化與工業化發展,導致景觀維護面臨諸多挑戰。
(1)城鄉景觀的美醜爭議
台灣城鄉景觀的美醜向來存在爭議。部分民眾認為,台灣的建築物風格多元,缺乏整體規劃,廣告招牌林立,影響視覺美感。此外,違章建築的問題也十分嚴重,即便是在郊區或山區,也常見不當開發的情況。然而,也有人欣賞台灣景觀所呈現的多元文化特色和活力,認為這是台灣獨特的人文風貌。
造成台灣城鄉景觀問題的原因複雜,包括:
- 公共景觀缺乏整體規劃與設計
- 開發建設未考量周遭環境的協調性
- 民眾修繕房屋時較重視經濟效益而非外觀
- 環境保育意識有待加強
(2)現有法規無法有效管理景觀
雖然台灣現行法規中,如都市計畫法、建築法、森林法和環境保護相關法規等,對環境維護有所規範,但在實際執行上仍存在不少漏洞和盲點。這些法規大多著重於土地使用分區、建築物高度、安全等硬體規範,對於景觀的整體性考量則相對不足。
此外,景觀維護涉及不同部門和層級的權責,缺乏統籌協調機制,加上地方政府在執法上的落差,導致景觀管理成效不彰。部分民眾和企業也缺乏景觀保育意識,在開發建設時未能充分重視對環境的影響。 面對台灣城鄉景觀所面臨的種種問題,社會各界愈發重視建立專法來加強景觀的保育與管理,期望透過法制面的完善,推動景觀維護工作,創造更優質的生活環境。
2. 景觀法的內容與目的
景觀法旨在保護台灣的自然與人文景觀,促進國土永續發展。它涵蓋了景觀規劃、管理與維護等多方面,旨在保護生態環境並促進經濟發展與民眾福祉。透過這部法律,希望改善台灣的景觀破碎問題,創造一個更美好的生活環境。
(1)景觀法的立法過程
景觀法的立法始於2010年,經過多年研討與修訂,於2015年立院黨團協商仍未通過。立法過程中,對於景觀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有不同看法。支持者認為,台灣需要一部專法保護景觀資源。反對者則擔心法律過於嚴苛,可能影響經濟。
(2)景觀法的主要條文與規範
景觀法涵蓋了幾個主要面向:
- 景觀規劃:要求政府進行總體規劃,訂定景觀綱要和計畫,引導土地利用。
- 景觀管理:針對重要區域,設立開發許可和建築管理,保護景觀品質。
- 景觀維護:鼓勵民間參與維護,共同營造優質生活環境。
- 景觀專業:確立景觀師專業地位,提升其在國土規劃中的重要性。
這些條文旨在建立完善的景觀規劃與管理 機制,平衡保育與開發,創造永續、宜居的環境。
(3)景觀法對建築、土地開發的影響
景觀法對建築設計和土地開發產生重大影響。在重要景觀區,可能需遵守嚴格的建築規範,以保護景觀風貌。同時,開發時需考量生態影響,提出保育對策。雖增加開發成本,但長遠能提升生活品質,創造雙贏局面。
3. 各界對景觀法的看法
景觀法的推行引發社會各界廣泛討論,支持者與反對者各持己見,不同專業團體之間也存在利益衝突。景觀師認為,景觀法的制定有助於改善台灣的環境品質,保護重要地景,並將景觀維護納入全民的義務。
(1)支持者認為景觀法有助於環境改善
支持景觀法的人士主張,政府應建立完善的景觀師專業認證機制,以確立「城鄉風貌是全民共同財產」的理念。違反景觀法規定者,可處以罰鍰,甚至追究其刑事責任。這將有助於提升國民的景觀意識,共同為打造美麗家園而努力。
(2)反對者質疑景觀法可能阻礙開發
然而,景觀法的反對者則質疑「重要景觀」的定義過於模糊,可能會阻礙許多開發案,進而影響民眾的權益。他們認為,在追求環境美學的同時,也應兼顧社會發展的需求,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
(3)不同專業團體的利益衝突
建築技師和土木技師等專業團體對景觀法的態度較為保留,他們擔心景觀法過於強調美學而忽視安全,可能侵犯其專業權益,造成不同領域間的利益衝突。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不同專業團體之間應加強溝通與合作,在維護國家整體利益的前提下,尋求共識。
景觀法的推行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在制定相關政策時,應廣泛聽取各方意見,並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以平衡不同群體的利益訴求。同時,也需要加強公眾教育,提高民眾的景觀意識,共同為打造美麗、宜居的生活環境而奮鬥。
4. 景觀法未來的發展方向
儘管景觀法未能在立法院通過,提案的立委仍會持續推動。為提升國人對景觀的意識,可以舉辦年度最差景觀票選活動。這樣做能讓社會大眾一起討論台灣的景觀風貌,並淘汰不當的開發案例。
透過民眾參與,我們可以打造出既符合在地特色又兼顧生態永續發展的城鄉風貌。這不僅能提升生活品質,也能促進社區營造。
未來景觀法的推動應該與環境教育結合。這樣可以將景觀概念扎根於民眾之間。通過社區營造,我們可以讓每個社區美化自己的家園環境。 藉由民眾的力量,我們可以打造出獨特且永續發展的在地景觀。這不僅能提升生活品質,也能促進社區營造。
此外,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需要有對話和溝通的平台。在景觀法的框架下,規劃、設計、營建等相關專業和不同利益團體應該能夠取得共識。這樣才能為台灣營造出更宜居、更美好的生活環境。 讓城鄉景觀能夠永續發展、世代傳承。這對於提升國民生活品質和環境保護都至關重要。
看更多文章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