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6
被告著作權法怎麼辦?律師教你申辯關鍵與和解策略!

雷皓明 律師

面對著作權侵權的指控,很多人往往不知所措。尤其在網路時代,員工一時疏忽在網路上使用了他人的圖片或文章,就可能讓公司捲入版權糾紛,面臨法律責任。若遇到這種情況,公司該如何應對?是否有化解危機的方法?讓我們聽聽著作權律師怎麼說。
1. 被告著作權法的刑事責任
當您被指控觸犯著作權法時,了解相關的刑事責任至關重要。著作權法規定了幾種侵權行為可能面臨的侵權判刑,包括著作權刑事責任。無論是在實體世界還是網路上,侵犯他人的著作權都可能導致嚴重的法律後果。
(1)著作權法重製罪與公開傳輸罪
根據著作權法第91條,未經著作權人同意而重製他人著作,即構成重製罪,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75萬元以下罰金。此外,第92條規定,未經同意公開傳輸他人著作,則觸犯公開傳輸罪,同樣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75萬元以下罰金。這意味著, 無論是透過影印、掃描、下載還是上傳等方式侵權,都可能面臨著作權刑事責任。
(2)公司與代表人的刑事責任
值得注意的是,著作權法罰則不僅適用於直接侵權的個人,也可能影響到公司及其代表人。若公司的代表人或受僱人因執行業務而侵害他人著作權,除了處罰直接行為人外,也會對公司科以罰金。因此,企業應特別注意網路侵權判刑風險,建立完善的著作權管理制度,避免觸法。
面對著作權刑事指控時,尋求專業律師的協助至關重要。律師可以幫助您評估案情,提供申辯策略,並在必要時協助您與著作權人達成和解,以降低侵權判刑風險。
2. 被告著作權法的民事賠償
在著作權侵權的案件中,除了可能面臨刑事責任外,侵權人還可能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著作財產權或製版權者,須負損害賠償責任。
在著作權民事賠償的部分,主要分為兩種類型:
(1)著作財產權侵權的損害賠償
當著作財產權遭到侵害時,被害人可以向侵權人請求損害賠償。在計算著作權賠償金額時,被害人可以選擇以下方式之一:
- 請求侵權人因侵權行為所得之利益
- 按照被害人受到損害的數額,請 求賠償實際損失
- 請求法院依侵權情節,在新台幣1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範圍內酌定賠償額
如果侵權行為屬於故意且情節重大,法院可以在新台幣1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範圍內酌定賠償額。
(2)著作人格權侵權的精神賠償
除了著作財產權外,著作人格權也受到法律保護。當著作人格權遭到侵害時,著作人可以請求排除侵害,並可以請求相當金額的精神損害賠償。法院在決定精神損害賠償金額時,會考量侵權行為的嚴重程度及影響範圍等因素。
3. 被告著作權法怎麼辦?透過和解撤回告訴
當面臨著作權訴訟時,透過著作權和解與調解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著作權法中有些罪名屬於告訴乃論罪,這意味著只要權利人撤回告訴,案件就可以結案。透過尋求與對方達成和解,不僅可以避免冗長的訴訟過程,還能夠降低可能面臨的刑事處罰風險。
在偵查或一審辯論終結前,當事人可以聲請成立調解委員會進行著作權調解。一旦雙方達成共識,就可以簽署調解書,並請求法院核定。調解書中可以明確記載權利人同意撤回告訴,這樣在調解成立的同時,告訴也就自動撤回了。
舉例來說,如果A公司被B公司告著作權侵權,A公司可以主動尋求與B公司和解,提出合理的賠償金額,以換取B公司撤回告訴。這樣不僅能夠避免刑事處罰,還可以及時止損,防止訴訟持續對公司營運造成負面影響。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