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4
勞資會議實施辦法怎麼執行?律師解析會議流程與決議效力!

雷皓明 律師

勞資會議是根據勞動基準法第83條及勞資會議實施辦法的規定定期召開,讓勞資雙方代表面對面協商,促進彼此合作,共創雙贏。透過勞資會議,員工可以表達意見,資方也能傾聽心聲,雙方攜手解決問題,維護勞資和諧。但你知道勞資會議的議事範圍有哪些嗎?會議決議的效力又如何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勞資會議實施辦法的重點,掌握會議流程與決議效力,促進勞資關係更加緊密。
1. 勞資會議的立法宗旨與目的
勞資會議是依據勞基法所設立的一個重要勞資溝通平台,其立法宗旨在於協調勞資關係,促進勞資雙方的合作,提高工作效率。透過定期召開會議,勞資雙方可以就共同關心的議題進行討論和溝通,尋求共識,化解歧見。
根據勞基法的規定,凡是適用勞基 法的事業單位,或是事業場所內勞工人數在30人以上者,都應該要舉辦勞資會議。這個規定的目的就是要確保勞資雙方能有一個定期溝通的管道,共同為營造和諧的勞資關係而努力。
勞資會議的召開頻率,原則上是每三個月至少要召開一次。但若有臨時動議或重大議題需要討論時,也可以召開臨時會議。透過勞資會議這個平台,勞資雙方可以:
- 就勞動條件、工作環境等議題進行協商
- 促進勞資關係和諧,降低勞資糾紛發生的機會
- 提高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和向心力,進而提升工作效率
總之,勞資會議的設立,對於建構良好的勞資夥伴關係,維護勞工權益,提升企業競爭力,都有著關鍵性的作用。各事業單位應該要依法落實勞資會議的舉辦,善加運用這個溝通平台,為創造勞資雙贏的局面而共同努力。
2. 勞資會議實施辦法規範重點
勞資會議實施辦法詳細規範了勞資會議的各個面向,包括會議的組成、代表的選任方式、任期長短、議事範圍、開會通知程序及會議紀錄的製作等。這些規定旨在確保勞資雙方能夠在公平、透明的框架下進行溝通與協商,促進勞資關係的和諧發展。
根據實施辦法,勞方代表由全體勞工透過選舉產生,選舉結果應報請主管機關備查。而代表雇主行使管理權之一級主管,則不得擔任勞方代表,以維持勞資雙方的制衡。勞資會議代表的任期為四年,連選得以連任,保障代表權益並維持會議運作的連續性。
會議的召開須於七日前通知全體代表,並於會後作成詳實的會議紀錄,記錄會議討論的重點及決議事項,以供勞資雙方及主管機關查考。至於勞資會議運作及選舉所需的經費負擔,則由事業單位全額支應,確保會議的順利進行。
3. 勞資會議的組成與代表選任
勞資會議是由勞方與資方同數代表所組成,藉由定期召開會議,共同討論與協商勞資雙方關注的議題。會議代表人數則依事業單位規模而有所不同,最少為2人,最多可達15人。
在勞方代表的選任方面,若事業單位設有企業工會,則由工會負責辦理選舉;若無工會,則可由事業單位自行辦理選舉,或由勞工直接選出代表。為確保會議順利進行,亦可選出候補代表,但其名額不得超過應選出代表總額。此外,為促進性別平等,當事業單位單一性別比例超過半數時,該性別在當選勞方代表中的比例不得低於三分之一。
資方代表則由事業單位直接指派,無須經過選舉程序。不論是勞方或資方代表,其任期皆為四年,以維持會議的穩定性與延續性。透過勞資雙方代表的積極參與和溝通,勞資會議得以發揮協調勞資關係、促進勞資合作的功能,為企業的永續發展奠定基礎。
4. 勞資會議的議事範圍與決議效力
勞資會議是一個重要的平台,讓勞資雙方就各項議題進行協商與討論。會議的議事範圍包括協調勞資關係、改善勞動條件、提升勞工福利,以及提高工作效率等事項。此外,工作規則的訂定與修改也是勞資會議的重點議題之一。
為確保會議順利進行並達成有效決議,勞資會議須有勞資雙方代表各過半數出席。雙方代表應秉持誠信原則,充分溝通與協商,以達成共識為目標。若對某項提案無法取得一致意見,則須有出席代表四分之三以上同意,方能通過決議。
會議結束後,應製作詳實的會議紀錄,記載出席人員、報告事項、討論事項及決議內容等,並由主席及記錄人員簽署。事業單位應將決議事項分送工會及相關部門,落實執行。透過定期召開勞資會議,並切實履行決議,可增進勞資互信,創造雙贏局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