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9
實習不支薪合法嗎?律師說明常見的實習薪資爭議

雷皓明 律師

實習是學生踏入職場的第一步,但實習生 的薪資權益經常引發爭議。許多企業提供無薪實習機會,究竟實習不支薪合不合法呢?這需要依照勞動法規及實習模式來判斷實習生權益與合法僱傭關係。
1. 企業進用實習生的模式與規定
企業在進用實習生時,需要遵循相關的法律規定,以保障實習生的權益,避免觸法。不同的實習模式,對於實習生的薪資報酬也有不同的要求。了解這些規定,有助於企業合法合規地進用實習生,減少薪資爭議和勞資糾紛的風險。
(2)簽訂合作或訓練契約的實習生報酬規定
若企業與實習生簽訂合作或訓練契約,如高中職建教生或大專院校的產學合作,薪資報酬的規定則有所不同。對於高中職建教生,依規定應給予生活津貼;而專科以上的產學合作,雖然沒有強制規定津貼,但如果學生有提供勞務,仍需符合勞基法的給薪規定。企業應留意不同實習模式的薪資規範,避免觸法。
2. 實習生是否應領基本工資與加班費
實習生的薪資待遇是許多學生及家長關注的重點,也是勞工權益維護的重要議題。實習生是否應領基本工資與加班費,主要取決於其身分定位及與實習單位間的契約內容。
(1)實習生身分界定影響薪資計算方式
實習生的身分可分為以下幾種:
- 技術生:與雇主簽訂學習契約,約定生活津貼,不受基本工資限制。
- 純學習實習生:依學校與實習單位契約,薪資無強制規範。
- 提供勞務的實習生:若同時提供勞務,應比照勞工依勞基法規定核薪,享有基本工資及加班費等權益。
因此,學生實習的身分界定直接影響其薪資計算方式及勞工權益維護的程度。
(2)違反基本工資與加班費規定的罰則
若實習單位違反基本工資或加班費等規定,勞動主管機關可依勞基法裁處新台幣2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鍰。為確保實習生的權益,企業應依法提供合理的實習薪資及加班費,建立合法實習的環境。
學生參與實習前,應先瞭解自身的實習身分,並與實習單位確認薪資計算方式及相關權益,以保障自身權益並獲得合法實習的機會。
3. 實習不支薪合法嗎?勞動法規說明
根據我國勞動基準法的規定,勞雇雙方一旦簽訂勞動契約,不論是否為試用期或實習期,雇主都必須依法提供基本工資及相關勞動權益保障。勞動部強調,實習生的薪資不得低於法定最低工資,且應遵守一例一休等相關規定,否則雇主可能面臨2萬至100萬元不等的罰鍰。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勞基法並未明確定義「試用期」,因此簽訂勞動契約後,不論是否為試用期或實習期,勞雇關係即已成立,雇主需依法保障勞工權益。換言之,試用期薪資和實習期工資都應符合基本工資的規範,不得以試用或實習之名而有所差別待遇。
對於企業僱用實習生,勞動部提醒應遵循合法實習規範,包括簽訂書面契約、提供適當報酬、限制工作時間等,切勿假藉實習之名行剝削之實。雇主若違反勞動法令,除了可能面臨罰鍰外,也可能影響公司聲譽及招募人才的難度。
總之,不論是試用期、實習期或正式僱用,勞工的基本權 益都應受到法律的平等保障。企業在進用人才時,宜先行了解相關法令規定,並以合法
4. 實習生勞健保權益與雇主責任
實習生的勞健保權益因身分不同而有所差異。技術生依法享有勞保,雇主應為其投保以保障其權益。但純學習型實習生的勞健保則須視學校與實習單位簽訂的契約內容而定。實習生保險的適用與否,取決於實習性質與提供勞務的情形。
若實習生在實習期間同時提供勞務,不論是否支薪,雇主都應比照一般勞工為其辦理勞健保。這是雇主的法定義務,不得以實習生身分為由而規避責任。雇主應善盡照護實習生的責任,提供適當的勞健保保障,維護實習生的基本權益。
學生在進行實習前,應主動了解自身的權益,包括實習性質、勞健保適用情形等。若發現實習單位有違法或不當的情事,可向學校或主管機關反映,以免淪為廉價勞力或免洗筷。實習生與雇主雙方都應重視實習生保險與權益保障,共同營造良好的實習環境。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