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7
標會是什麼?如何運作?參加前必知的法律風險與保障對策!

雷皓明 律師

標會是一種常見的民間互助會,由一群彼此信任的人組成,透過定期開標的方式,為會員提供金錢上的援助。標會的運作方式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基礎上,成員通常都是相互認識、熟悉的朋友或家人。然而,參加標會也存在一定的法律風險,例如倒會等問題。為了保障自己的權益,參加標會前必須了解其運作方式及可能面臨的風險,並採取相應的保障對策。在本文中,我們將詳細探討標會的運作方式、法律風險以及保障對策,幫助您安全地參與標會。
1. 標會是什麼?標會的基本概念與運作方式
標會,又稱為互助會或合會,是一種民間互助理財的方式。它由會首發起,邀集多名會員共同組成。會員們約定每一會份的金額,並採用內標制或外標制的方式運作。
(1)標會專有名詞
在標會中,有許多專有名詞需要了解:
- 會首或會頭:標會的發起人,負責召集會員並主持會務。
- 死會:已經得標的會員,無須再繳納會款。
- 活會:尚未得標的會員,需要繼續投標和繳納會款。
- 標金:會員在投標時願意支付的利息金額。
- 底標:標會約定的最低標金。
- 開標:每期進行投標的過程。
- 得標:投標金額最高的會員,可獲得該期所有的會款。
- 攬尾會:最後一期只剩一位未得標的會員,無需投標即可直接得標。
(2)標會的運作流程
標會的運作流程通常如下:
- 會首召集會員,成立標會。
- 首期會款由會首直接得標,獲得合會金。
- 之後每一期,由活會會員投標,標金最高者得標。
- 得標者該期無須繳納會款,可獲得所有會款。
- 標會的會員人數等同於會期數,每位會員只能得標一次。
- 最後一期的攬尾會,僅剩一位未得標的會員,可直接得標。
透過這樣的運作方式,標會達到了互助理財的目的。會員們可以在不同時期獲得一筆資金,用於個人或業務需求。但是,參與標會也存在一定的風險,需要謹慎評估並選擇可靠的標會。
2. 內標會與外標會的差異
標會分為內標會和外標會兩種類型,兩者在運作方式上有所不同。內標會的特點是活會會員和死會會員都需要繳納約定會款,而得標會員則是從約定會款中扣除自己的標金。相比之下,外標會中活會會員只需繳納約定會款,而死會會員除了繳納約定會款外,還需要在自己得標時額外繳納標金。
(1)內標會的運作方式與試算案例
以一個由A、B、C、D四人組成的內標會為例,每期會款為1萬元。
- 第一期中,A得標,其他三人各繳納1萬元的會款。
- 第二期時,C以2000元得標,A、B、D三人各繳納8000元,C則可獲得5萬6千元。
- 第三期中,B以1800元得標,A、C、D三人各繳納1萬元,B可獲得5萬8200元。
- 最後一期,D直接得標,A、B、C三人各繳納1萬元,D可獲得6萬元。
(2)外標會的運作方式與試算案例
以一個由甲、乙、丙、丁四人組成的外標會為例,約定會款為2萬元。
- 第一期甲得標。
- 第二期乙以200元得標,甲、丙、丁三人各繳納2萬元,乙可獲得6萬元。
- 第三期丙以100元得標,甲繳納2萬元,乙繳納2萬200元,丁繳納2萬元,丙可獲得6萬200元。
- 最後一期丁直接得標,甲繳納2萬元,乙繳納2萬200元,丙繳納2萬100元,丁可獲得6萬300元。
從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內標會和外標會的主要區別在於死會會員的繳款方式。內標會的死會會員只需繳納約定會款,而外標會的死會會員除了繳納約定會款外,還需在自己得標時額外繳納標金。這種差異導致了兩種標會類型在會款的分配和得標會員的收益上有所不同。
3. 參加標會的法律風險與保障對策
參加標會時,會員需要注意可能面臨的法律風險。最主要的風險就是會首或其他會員倒會,導致活會會員的權益受損。如果會首倒會,活會會員可以憑藉簽訂的互助會會單提起民事訴訟,要求會首履行合約義務。而當會腳倒會時,通常是由會首先行墊付,再對倒會的會腳提出民事訴訟追討款項。
為了降低倒會風險,保障自身權益,參加標會時可以要求得標的會員提供連帶保證人的保證書,或是簽發金額足以擔保至合會結束應繳會款的擔保本票。這樣一旦發生倒會情形,活會會員就可以向連帶保證人或是擔保本票的簽發者求償,減少損失。
此外,在選擇標會時,也要仔細評估會首和會腳的信用狀況,盡量挑選信用良好的人參與。簽訂互助會會單時,也要詳細訂定各項權利義務,並索取所有會員的資料影本備份,萬一日後發生糾紛,也較有憑據可循。透過這些保障對策,就可以降低參加標會的法律風險,更安心地參與互助會。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