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3
管委會被告案例解析!律師詳解常見糾紛與可能的法律責任

雷皓明 律師

管委會的運作過程中, 難免會發生各種糾紛,甚至面臨法律責任的風險。管委會常見的糾紛類型包括:疏於管理維護共有部分、不當限制專有部分權利、不當決議等。這些糾紛可能導致管委會須承擔賠償責任,或是面臨訴訟,被法院撤銷決議或確認決議無效。以下,讓我們透過案例解析,深入探討管委會的法律責任。
1. 不動產所有權型態與管委會職責
在台灣,公寓大廈是一種常見的集合住宅形式。每棟公寓大廈都有其獨特的所有權結構和管理方式。讓我們深入了解公寓大廈的不動產所有權型態,以及管理委員會(簡稱管委會)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1)集合住宅的不動產所有權型態
公寓大廈的不動產所有權可分為兩部分:專有部分和共有部分。專有部分是指各戶住宅單位的個別所有權,業主可以自由使用、收益和處分。而共有部分則包括建築物的共同設施,如電梯、樓梯、走廊等,由全體區分所有權人共同擁有。
這種區分所有權的型態,讓每位業主能夠擁有自己的住宅單位,同時也對公寓大廈的共用空間和設施擁有一定的權利和義務。因此,妥善管理和維護共有部分,確保住宅品質和生活環境,是全體住戶的共同責任。
(2)管委會的法定職責與權限
為了有效管理公寓大廈,住戶們通常會成立管理委員會。管委會是一個由區分所有權人選出的管理組織,依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執行各項管理事務。
其主要職責包括:
- 執行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決議的事項
- 維護共有部分的清潔、安全和功能正常
- 定期召開會議,討論及決定重大管理事項
- 制定並實施管理規約,規範住戶的權利義務
- 收取管理費,支付公共設施的維護和修繕費用
管委會的權限來自於法律、管理規約以及區分所有權人會議的授權。在履行職責時,管委會應秉持公平、透明的原則,以維護全體住戶的共同利益為目標。一個運作良好的管委會,能夠提升公寓大廈的居住品質,營造和諧、安全的生活環境。
2. 管委會疏於管理維護導致危害的責任
管委會在集合住宅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負責維護與管理共用部分,以確保住戶的安全與生活品質。然而,若管委會疏於職責,未能 善盡管理與維護的義務,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包括住戶或第三人的傷害,進而面臨法律責任。
以下是管委會疏於管理維護可能導致的危害及其相關責任:
(1)共有部分失修造成住戶或他人受傷的賠償責任
當共用部分,如外牆、樓梯、電梯等設施,因管委會未及時進行必要的修繕而導致損壞,進而造成住戶或訪客受傷時,管委會可能需要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受害人可以依據民法或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的規定,向管委會請求賠償醫療費用、工作損失等相關損失。
(2)管委會失職違反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的認定
法院在判斷管委會是否需要承擔賠償責任時,會考量管委會是否善盡了善良管理人的注意義務。這意味著管委會應定期檢查共用部分,發現問題時及時維修,並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如果管委會明顯疏忽職責,造成危害,法院可能認定其違反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3)受害人向管委會請求損害賠償的方式
受害人可以直接向管委會請求損害賠償,如雙方無法達成協議,受害人可以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決管委會賠償損失。另外,根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受害人還可以請求法院命令管委會進行必要的修繕,並由管委會支付修繕費用。
管委會應積極履行維護與管理共用部分的職責,定期進行檢查與修繕,避免因管理不當而導致住戶或他人受到傷害。一旦發生事故,管委會應及時與受害人溝通,尋求合理的解決方案,必要時尋求法律協助,以減少可能面臨的法律風險。
3. 管委會不當限制專有部分權利的爭議
在集合住宅中,專有部分屬於個人所有權範圍,除法令另有規定外,管委會不得任意加以限制。然而,在實務上,管委會有時會透過制定規約或召開區分所有權人會議,對專有部分的使用權進行不當限制,引發爭議。
若管委會的決議或規約內容不符合誠信原則或比例原則,可能因違反民法而無效。例如,禁止住戶在自己的陽台上種植花草,或限制住戶在規定時間內進出大樓,這些規定可能被視為過度侵害專有部分權利。
面對管委會的不當限制,住戶可根據情況採取以下措施:
- 與管委會溝通,尋求合理的解決方案。
- 召開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推翻先前的不當決議。
- 向法院提起訴訟,訴請撤銷或確認決議無效。
住戶在捍衛自己的權益時,應注意蒐集相關證據,如會議記錄、規約內容等,以強化自己的法律主張。同時,也應尊重他人的權利,在行使專有部分權利時,避免對其他住戶造成不當影響。
4. 管委會被告案例:不當決議的撤銷與無效
當管委會做出違法決議,例如違反法令、規約或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決議時,住戶可透過民事訴訟程序尋求救濟。住戶可提起撤銷訴訟或無效訴訟,分別針對決議的程序瑕疵和內容違法性進行爭執 。程序瑕疵通常涉及未依規約或區權會流程進行決議,而內容違法則指決議內容本身違反相關法規。
在提起訴訟後,管委會有義務將訴訟要旨告知所有區分所有權人,使他們有機會參與訴訟過程,維護自身權益。透過撤銷訴訟或無效訴訟,受影響的住戶可以挑戰管委會的不當決議,並尋求法院的裁決以保障其合法權益。
住戶應留意管委會決議的合法性,若發現有違法決議的情形,可尋求法律專業人士的協助,評估提起撤銷訴訟或無效訴訟的可行性。透過法律途徑,住戶可有效制衡管委會的權力,促進社區的健全管理與發展。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