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2
酒駕肇事一定全責嗎?律師解析責任判定與可能減責情況

雷皓明 律師

近年來,台灣社會對於酒後駕駛零容忍的呼聲愈來愈高。許多民眾認為,酒駕肇事等同於故意殺人,應該嚴懲不貸。政府也積極修訂相關法規,加重對酒駕肇事者的處罰。然而,在實務上,酒駕肇事的責任判定並非一概而論。即使肇事者酒測超標,是否就該負起全部責任,仍有討論空間。面對酒駕肇事,如何判定肇事者的責任?在什麼情況下,酒駕者有可能減輕責任?讓我們聽聽律師如何從法律角度解析這個複雜的議題,為交通安全把關,同時兼顧正義與公平。
快速跳轉目錄
(1)刑事責任
-
酒駕未肇事:當吐氣中酒精濃度達到每公升0.25毫克或血液酒精濃度達到0.05毫克以上時,就觸犯刑法公共危險罪,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30萬元以下罰金。
-
酒駕肇事:若因酒駕致人於死時,可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200萬元以下罰金;因酒駕致人重傷,可處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100萬元以下罰金。
-
酒駕再犯:10年內再犯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5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300元以下罰金;致重傷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200萬元以下罰金。
(2)民事賠償責任
酒駕肇事者須負擔侵權行為的損害賠償責任,包括:
- 受害者的醫療費用
- 受害者的收入損失
- 車輛及其他財產損失
- 其他相關費用
賠償金額視實際損害情況而定,可能是一筆龐大的金額。
(3)行政處罰
除了刑事責任和民事賠償外,酒駕肇事還會面臨行政處罰,包括:
- 吊銷或吊扣駕照,或再考領駕照
- 吊扣牌照
- 罰鍰(除了針對駕駛人,亦針對同車乘客)
- 沒入車輛
- 罰鍰金額依酒駕超標程度,以及累犯次數調整
綜上所述,酒駕肇事所面臨的法律責任與處罰非常嚴重,不僅要承擔刑事責任,還要面對高額的傷害賠償,同時也會受到吊扣駕照、吊銷牌照等行政處分。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切勿酒後駕車。
2. 酒駕肇事一定全責嗎
在判定酒駕肇事的責任時,必須綜合考量事故原因以及雙方的過失責任。即使酒測超標,若非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肇事者未必須負全責。
以前文範例來說,本起事故是因為林小姐疲勞駕駛騎乘機車,而導致正在停紅燈且酒駕的張先生遭到追撞。張先生的酒駕與這場事故的發生並無直接的因果關係,故張先生不需要負擔全部的肇事責任。
然而,肇事比例仍然需要就個案的具體事實進行判定,不能因肇事其中一方有酒駕而一概而論,即使酒精超漂,若非事故的主因,仍有可能減輕肇事者的責任。
總之,酒駕肇事的責任判定需要全面地考量事故發生的原因以及涉事雙方的過失程度,不能一概而論。即使酒測超標,若非事故的主因,仍有可能減輕肇事者的責任。
萬一不幸發生酒駕事故,應儘快諮詢專業律師,了解自身權益以及可能的抗辯事由,以便在法律程序中主張權益,爭取減輕責任的機會。透過適當的法律協助,或許能降低無過錯責任的適用,減少所需承擔的賠償金額。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