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0
未滿16歲離家出走犯法嗎?律師:誤踩法律界線得不償失!

雷皓明 律師

未滿16歲的青少年因為種種原因選擇離家出走,這樣的高風險青少年行為不僅讓父母擔心,也可能讓自己陷入法律困境。青少年家庭問題常常是離家出走的主因,但未成年人獨自在外生活,很容易成為犯罪者的目標,或是在生活中誤觸法律底線。
1. 16歲離家出走的法律後果分析
16歲的青少年在台灣社會中處於一個特殊的地位。儘管他們已經開始發展獨立思考和行動的能力,但在法律層面上仍被視為未成年人,享有特別的保護和限制。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未成年人在法律上的地位與限制。根據台灣民法,未滿18歲的青少年仍然處於父母或監護人的監護之下。這意味著父母有責任照顧和管理孩子的生活,同時也對孩子的行為負有一定的法律責任。當孩子離家出走時,父母有義務尋找並將其帶回家中。
其次,離家出走可能引發的社會服務介入。如果青少年長期失聯或有其他危險情況,社工機構可能會介入調查並提供必要的協助。在某些涉及兒 童虐待或嚴重忽視的案件中,社工甚至可能會啟動相關的法律程序,以保護孩子的安全和權益。
2. 青少年自我保護與法律知識普及
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對法律知識的了解往往不足,容易在不經意間觸犯法律。因此,加強青少年對自我保護及法律知識的認識十分重要。透過宣導和教育,可以幫助他們避免成為青少年犯罪的受害者或加害人。
(1)監護權問題與父母合法權利
根據法律規定,未滿18歲的青少年仍在父母或監護人的監護之下。即使16歲離家出走並不違法,但若長期脫離父母的照顧,可能會影響父母的監護權。建議青少年與父母保持良好溝通,共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而非選擇離家出走。
(2)獨自在外生活的潛在安全風險
青少年獨自在外生活,可能面臨許多安全隱憂,如遭遇不法份子的騷擾、誘拐或傷害。此外,生活作息不規律、飲食失衡等問題,也可能對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若有需要,可尋求青少年輔導機構或社工的協助,以確保自身安全與健康。
3. 未滿16歲離家出走的處理建議
面對未滿16歲的離家出走情況,政府機關與民間組織皆可提供協助。社會局、教育部門能夠協助化解家庭矛盾,提供諮詢與未成年人支援專線,幫助青少年走出困境。若遭遇家庭暴力等嚴重問題,這些管道可以提供即時的保護與援助。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