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3
被跟蹤怎麼辦?法律如何規範?律師詳解!
李 慧盈 律師
當您感到自己正被他人無故跟蹤騷擾時,內心必定充滿了不安與恐懼。在臺灣,立法院 在2021年底通過了「跟蹤騷擾防制法」,希望能在跟蹤行為尚未升高為重大犯罪前,及早介入預防,避免讓被害人持續遭受監視 、糾纏,並且提供被跟蹤者一定的法律保障。本文將請律師帶您詳細了解被跟蹤時該如何應對及蒐證,以及「跟蹤騷擾防制法」的重點內容。
1. 跟蹤騷擾的定義與常見類型
跟蹤騷擾行為是一種嚴重侵犯個人隱私與自由的犯罪行為,通常與性或性別有關,對特定人或其周遭親屬造成心理恐懼,進而影響日常生活。跟蹤騷擾防制法對此有明確定義與規範,民眾應提高警覺以保障自身權益。
(1)什麼是跟蹤騷擾行為?
依據跟蹤騷擾防制法第3條,跟蹤騷擾行為泛指反覆、持續違反他人意願,且與性或性別相關之行為,使被害人心生畏怖,足以影響其日常生活或社交活動。
典型的跟蹤騷擾手法包括:
- 監視、跟蹤、盯梢、尾 隨
- 撥打無聲電話、傳送訊息要求約會
- 寄送文字、圖片、聲音、影像等物品
- 出示有害個人名譽之訊息
- 濫用他人個資進行騷擾
(2)跟蹤騷擾的常見手法與目的
跟蹤騷擾的手法可分為實體跟蹤與網路騷擾。實體跟蹤包括尾隨被害人、守候在其生活場所附近、利用工具監控行蹤等;網路騷擾則是透過電子通訊軟體或社群媒體,傳送令人不安的訊息,干擾被害人生活。跟蹤者的目的各異,可能是表達愛意、報復、或蒐集個資等。
(3)跟蹤者的身分與特徵
跟蹤騷擾案件中,加害人身分可歸類為幾種常見類型:
- 隨機犯的變態跟蹤狂
- 愛慕者,常是單戀對象
- 分手後的恐怖情人,控制慾極強
- 懷恨在心的仇人或對頭
- 受委託調查的徵信社
若發現某人頻繁出現在自己生活周遭,行為反覆出現如守候、尾隨等,極有可能是跟蹤者。面對疑似跟蹤騷擾情況,民眾應提高警覺,採取適當的防範與蒐證措施,以維護自身安全。
2. 被跟蹤時的自保方法與蒐證
當你察覺到自己可能正在被跟蹤時,保持冷靜並採取適當的應對措施至關重要。透過一些觀察技巧和自保方法,你可以確認自己是否真的被跟蹤,並在必要時尋求協助以確保安全。同時,蒐集跟蹤證據也是後續提告的關鍵。
(1)如何察覺自己正在被跟蹤?
以下是一些可以判斷自己是否正在被跟蹤的方法:
- 留意是否有同一張陌生面孔反覆出現在你的周遭環境中
- 利用手機前置鏡頭自拍或向後拍攝,記錄可疑人士的長相特徵
- 在逆向人群中觀察,看誰一直跟著自己同向前進
- 不斷重複過馬路,觀察對方是否還持續跟隨
(2)被跟蹤時應採取的應對措施
一旦確認正在被跟蹤,請記住以下幾點:
- 切勿直奔回家,以免暴露自己的住處
- 前往警局或24小時營業的商店等地製造斷點
- 請警方或親友陪同回家,或等待跟蹤者離去
- 事後回想自己為何會被跟蹤,並開始準備蒐證提告
- 若有需要,可尋求專業徵信社協助進行反跟蹤調查
(3)蒐集跟蹤證據的方法與注意事項
為了後續提告,蒐集跟蹤證據非常重要。你可以:
- 錄音錄影跟蹤者的行為
- 保留對方傳送的訊息內容,勿刪除
- 留存對方贈與的物品
- 向警方報案請求核發告誡書
- 若行為持續,可聲請保護令
- 尋求專業徵信社協助進行反跟蹤,調查對方身分與目的
在蒐集證據時,也要注意自身安全,避免激怒跟蹤者。若有任何疑慮,隨時尋求周遭人士或警方的協助。
3. 跟蹤騷擾防制法的重點內容
為了保護民眾免於跟蹤騷擾之苦,立法院於2020年6月通過了跟蹤騷擾防制法。依據該法,被害人可以向警方報案請求核發告誡書,警告加害人停止騷擾行為。若加害人在收到告誡書的2年內再犯,被害人則可以進一步聲請法院核發保護令,禁止加害人接近被害人。
在跟蹤騷擾罰則方面,一般案件屬於告訴乃論,最高可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0萬元以下罰金。但若加害人攜帶凶器再犯,則加重其刑,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萬元以下罰金,且不受告訴乃論的限制。另外,違反保護令罪也不需告訴乃論,最高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30萬元以下罰金。
跟蹤騷擾防制法的立法目的是提供民眾免於被跟蹤騷擾的周全保障。然而,被害人在主張權利時仍需審慎蒐證,注意保全證據,同時也要提高警覺,確保自身安全。畢竟法律的保護有其侷限,被害人的自我保護意識與能力,才是擺脫跟蹤騷擾陰霾最重要的一環。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