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5
易持有為所 有是什麼?律師解釋定義與相關法律

雷皓明 律師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會遇到侵占罪這個法律概念。侵占罪是指將原本保管他人的物品據為己有的行為,屬於違法侵佔他人財產的一 種。根據台灣刑法第335條規定,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侵占自己持有他人之物者,就構成了侵占罪。那麼,什麼樣的行為會構成侵占罪呢?又有哪些判決案例可以參考呢?讓我們繼續深入探討這個重要的法律議題。
1. 什麼是易持有為所有?
易持有為所有,也就是在合法持有他人財物的情況下,將其不法侵佔為己有的犯罪行為。這種佔用犯罪通常發生在受託保管、租借或其他合法持有他人財物的情況下,行為人卻在事後將這些財物據為己有,侵吞他人財物。
(2)侵占罪的法定刑
我國刑法將侵占罪分為普通侵占罪和業務侵占罪兩種類型。普通侵占罪的法定刑為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3萬元以下罰金;而業務侵占罪的法定刑則為6個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9萬元以下罰金,刑度相對較重。兩者的區別在於是否具有「業務上」持有的情況,如果行為人是因為職務或業務上的關係而持有他人財物,則屬於業務侵占罪。
2. 易持有為所有的侵佔罪成立要件
侵占罪是指違法占有他人財物的行為,嚴重侵犯財產權。構成侵占罪需符合三個要件,讓我們一一探討。
(1)第一個要件:先「持有」他人的物品
行為人必須先合法持有他人的物品,如租賃物品或受委託保管的物品等。這種持有關係賦予行為人對物品的實際控制權。
(2)第二個要件:在「持有」狀態下進而「占為己有」
行為人在持有他人物品的狀態下,轉而以所有權人的立場處分或使用該物品,即構成非法侵佔。例如,將租來的車輛擅自轉售或抵押。
(3)第三個要件:須包含主觀犯意
侵占罪要成立,行為人主觀上必須具有將持有物據為己有且不返還的犯意。若只是遲延歸還或因故暫時無法歸還,則不構成侵占罪。
3. 易持有為所有的判決案例與刑度
在台灣的法院判決中,侵占罪的案例相當多元,包括借用別人的車輛卻在限期歸還時置之不理、機車分期付款尚未繳清就將機車質押給當鋪、珠寶行老闆受委託保管客人的黃金卻轉售給他人等。這些行為都構成了侵占罪,也就是俗稱的侵吞財物或詐佔財物。
法官在裁定侵占罪的刑度時,會綜合考量犯罪情節的輕重、被告是否坦承犯行、侵害財產的價值多寡等因素。一般而言,普通侵占罪的刑度大多落在3到6個月有期徒刑;若是業務侵占罪,刑度則通常在4到10個月有期徒刑之間。至於被告最終是否會被關入監獄,則須視法院是否宣告易科罰金或給予緩刑而定。
值得一提的是,侵占罪雖然屬於財產犯罪,但它侵害的不僅是物品的所有權,更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關係。因此,即便侵占的財物價值不高,法院仍會依法懲處,以彰顯公平正義,維護社會秩序。若你遇到財物被侵吞的情況,不妨收集相關證據,尋求法律協助,以保障自身權益。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