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7
年假有幾天?律師解析勞基法規定與計算方式!

雷皓明 律師

根據 勞動基準法,員工在同一家公司連續工作滿一定年資,就能享有3到30天不等的年假。年假又稱為特別休假,是公司提供給員工帶薪休息的權益之一。年假的天數取決於員工的工作年資,愈資深的員工,可以獲得的特休天數愈多。此外,年假的起算方式也有週年制和曆年制的不同規定。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瞭解勞動基準法關於年假權益的規範細節吧!
1. 什麼是特休年假?
每個上班族都應了解自己的年假權益。根據勞動基準法規定,年假是雇主提供給勞工的帶薪休假,目的是讓勞工能夠自由安排休息時間,維護勞工權益。年假天數會依照勞工的工作年資而有所不同。
特休屬於法定權益,只要符合規定的年資,雇主就必須依法給予特休,並且支付薪資,不能拒絕。相較之下,事假則是勞工因私人因素向公司請假,公司可以自行決定是否核准以及是否給薪。
此外,特休的使用權在於勞工本人,只要在符合公司規定的情況下提出,雇主不能拒絕;但事假的核准權在於雇主,公司可以依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同意勞工請事假。由此可見,特休和事假在年假定義、申請方式、以及勞工權益等方面都有所差異。
2. 勞動基準法中年假天數規定
依據勞動基準法規定,勞工的年假天數是根據其工作年資來計算的。隨著在同一雇主處工作的時間增加,勞工可享有的年假天數也會隨之提高。這種根據年資計算年假的方式,可以體現對資深員工的獎勵與鼓勵。
(1)年假幾天?年資與年假天數對照表
以下是勞基法規定的年資與年假天數對照表:
- 工作滿6個月以上未滿1年者,可享有3天年假。
- 工作滿1年以上未滿2年者,可享有7天年假。
- 工作滿2年以上未滿3年者,可享有10天年假。
- 工作滿3年以上未滿5年者,可享有14天年假。
- 工作滿5年以上未滿10年者,可享有15天年假。
- 工作滿10年以上者,每滿1年可增加1天年假,最高可達30天。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年假天數是最低標準,雇主可以提供更優於法定的年假天數,以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
(2)年假的週年制與曆年制差異
在計算年假時,常見的有週年制和曆年制兩種方式。週年制是從勞工到職日開始計算,滿一年即可享有規定的年假天數。而曆年制則是以公司制定的年度區間為基準,綜合計算勞工在該年度內應得的年假天數。
舉例來說,在週年制下,一位在2025年5月1日入職的勞工,在2026年5月1日時可享有7天年假(滿1年以上未滿2年)。而在曆年制下,如果公司的年度區間為1月1日至12月31日,這位勞工在2026年的年假天數將按其在2025年和2026年內的工作時間比例計算。 無論採用哪種計算方式,雇主都應清楚告知勞工,並確保年假的提供與安排符合法規要求,保障勞工的休假權益。
3. 特休假相關權益與注意事項
員工特休假的權益受到勞基法保障,若特休假沒有休完,雇主可以讓員工遞延休假或折算工資。特休遞延的期限最長為一年,若選擇折算工資,則按照員工日薪乘以30天計算。員工可以自行排定特休的期日,但如遇公司急迫需求或個人因素,勞資雙方可協調調整休假日期。
值得注意的是,特休排定的權利主要在員工手中,雇主不得任意更改或取消員工的休假。然而,若遇到不可抗力或重大事由,在取得員工同意後,雇主仍可調整特休日期。另外,特休假原則上不能跨年度,因此員工應儘量在年度內休完特休,避免遺失權益。
若員工辭職或離職時仍有未休完的特休假,雇主應將剩餘的特休天數折算為工資,於離職時一併給付。這些特休換錢的費用屬於勞工的既有權益,雇主不得拒絕給付或要求勞工放棄。總之,勞工應瞭解自身的特休權益,善加運用特休假制度,並留意特休遞延、排定及換錢等相關規定,以維護自身權益。
看更多文章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