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1
無肇責不代表無過失?律師:車禍責任釐清這樣做!
雷皓明 律師
當車禍事故發生時,受害者往往會詢問律師關於車禍責任釐清的問題。很多人誤以為警方初判無肇責,就等同於沒有刑事責任和民事賠償義務。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律師表示,警方的初判表僅供參考,並不具有法律效力。車禍事故的責任認定需要經過更詳細的調查和鑑定。即使初判無肇責,受害者仍有可能透過申請車禍鑑定,進一步釐清事故責任。
1. 車禍初判表與鑑定報告的差異
(1)初判表的法律效力與參考價值
儘管初判表對於釐清車禍責任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它並非最終定論。初判表僅代表警方的初步判斷,當事人有權提出不同意見或尋求進一步的調查。在某些情況下,初判表可能無法完整呈現事故的全貌,或是存在疏漏之處。
(2)申請車禍鑑定的時機 與方式
當事人若對初判表存有異議,可在事故發生後6個月內向相關政府單位提出車禍鑑定的申請,並繳交相應費用。申請時需提供相關資料,如初判表、現場照片、行車紀錄器影像等,以利鑑定委員會進行調查與分析。
(3)鑑定報告在訴訟中的作用
車禍鑑定報告在訴訟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鑑定報告詳細記載了事故原因、肇事分析、相關法規依據以及路權歸屬等重要資訊。法官在作出判決時,會參考鑑定報告的內容,以確保裁決的公平性與合理性。
然而,即便鑑定報告對於車禍責任的認定具有重要影響,但在某些複雜的案件中,當事人仍可能無法完全證明自己無過失。此時,律師的專業協助就顯得格外重要,他們可以協助當事人蒐集證據,並在法庭上為當事人的權益做最佳的辯護。
(1)刑事責任與民事賠償的區別
刑事責任是指肇事者違反刑法,構成犯罪行為,需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處罰。而民事賠償則是指肇事者需要對受害者的損失進行經濟補償。兩者在性質上有所不同:
- 刑事責任強調對社會秩序的維護,由國家追究
- 民事賠償重點在於彌補受害者的損失,通過私人訴訟解決
(2)無肇責仍可能被起訴的原因
儘管車禍初判無肇責,但若司法機關認為肇事者存在過失責任,如違反注意義務導致他人傷亡,仍有可能面臨刑事起訴。常見的情形包括:
- 過失傷害:未盡到應有的注意義務,致使他人受傷
- 過失致死:疏忽大意導致他人死亡
因此,無肇責並不意味著完全免責。車禍事故中,即便未被認定負主要責任,仍應審慎評估自身行為是否存在過失,以免面臨不必要的法律風險。
3. 如何正確釐清車禍責任
車禍發生後,正確釐清責任歸屬是維護雙方權益的關鍵。釐清車禍責任需綜合考量肇事原因、違規情形、注意義務等多方面因素。建議尋求專業律師協助進行事故原因分析,以確保責任判定公平合理。
駕駛人應盡到合理注意義務,謹慎駕駛並遵守交通規則。若疏忽職守、違規行駛,則可能須負擔部分或全部的責任。車禍責任通常依雙方過失比率決定分擔比例。律師可協助蒐集有利當事人的事證,捍衛當事人的最佳利益。
最後,損害賠償金額需視雙方責任比例、受害程度等因素而定。透過專業律師的協助釐清車禍責任,不僅能確保權益,也有助於議定合理的賠償金額。面對車禍糾紛,尋求法律協助,才能在複雜的法律程序中獲得應有的保障。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