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9
一個失誤,終身背負?律師解析過失致死刑罰與賠償!
林冠宇 律師
一念之差,可能背上過失致死重擔!若在車禍中不幸致人於死,該如何應對?本文將帶您一探究竟,深入剖析過失致死的刑事責任,包含如何爭取「緩刑」、「不起訴」的關鍵要素!透過資深律師的專業解析,帶您掌握構成過失致死的核心要件,從刑責到賠償,一次搞懂,別讓一時疏忽毀了未來,立刻了解您應知的法律知識!
1. 過失還是故意?揭開法律在致死案件中的判斷依據!
過失致死,法律上是一個不容小覷的罪行。它指的是肇事者並無殺人的主觀意圖,卻因疏忽或不小心而導致他人死亡。
許多人誤以為過失致死僅在被害人家屬告發後才會進行審理,但事實並非如此。過失致死屬於「非告訴乃論」(俗稱公訴罪),這意味著即使家屬並未提出告訴,檢察官仍可主動展開調查。因此,凡是觸法的過失致死案件都可能進入法律程序,完全不受家屬提告的限制。
(1)過失致死如何成立?4個構成要件你一定要懂!
要構成過失致死罪,必須滿足以下4大條件:
-
受害者身份(客觀要件):受害者必須是「已出生且仍然活著的個體」。如果受害者是在事故發生前就已死亡或是尚未出生的胎兒,那麼無論情況多嚴重,都不會構成過失致死罪。
-
死亡結果(客觀要件):此案件必須帶來受害者的死亡結果。如果受害者僅受重傷或是經搶救後生還,則此行為可能僅涉及過失傷害罪,與過失致死不同。
-
因果關係(客觀要件):受害者的死亡必須與肇事者的過失行為存在直接的因果關係。舉例來說,若肇事者因未留意路況導致車禍,進而造成受害者傷重不治,那麼肇事者的行為即可能構成過失致死罪。
-
無故意殺人意圖(主觀要件):過失致死的行為雖然導致他人死亡,但主觀上肇事者並無殺人意圖。如果當事人是蓄意致人於死,那麼將適用更重的「殺人罪」,而非過失致死罪。
過失致死常被俗稱為「過失殺人」,但這在法律上並非正式用語。法律僅承認「殺人罪」和「過失致死」兩者,且它們的刑責差距懸殊。由於故意與過失在法律中的責任大小有著顯著區別,肇事者的主觀意圖將是法官裁量刑度的關鍵。
(2)業務過失致死會判比較輕嗎?
事實上,業務過失致死罪早在2019年被立法院刪除了!過去法律上,若因職務過失而釀成他人死亡,刑罰相對一般過失更重,例如公車司機在工作中不慎撞死人。這種分別讓職業群體的責任顯得額外重大,也引發不少爭議,因為究竟「業務」範疇該如何界定?究竟「業務」的人應承擔多重的義務?這些問題都在實務中造成了難以調和的困擾。
面對這樣的問題,立法者決定回到根本:人人都有防止意外的責任,無論在職或下班,生命無價、責任平等。於是,立法院在2019年5月10日正式修 法,刪除「業務過失致死」罪,所有過失致死案件一律適用同樣的法律條文,不再因是否為「業務」身份而加重處罰。
(3)過失致死的刑責有多重?
根據我國刑法第276條的規定,現行過失致死罪的刑責最高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萬元以下罰金。過失致死屬於「非告訴乃論罪」,這意味著即使肇事者與受害者家屬和解,檢察官仍然會依據法律啟動調查程序。
然而,若肇事者在偵查過程中展現出良好的態度,並已積極與家屬和解,法官和檢察官有可能基於情節考量,給予緩刑或緩起訴的處分。緩刑和緩起訴並非無條件的「免罪」,而通常會附加一定的責任,例如:要求肇事者繳納公益金、進行社會服務等。
在緩起訴期間內,若肇事者嚴格遵守條件並表現良好,則期滿後可被視為不起訴處分。然而,如果肇事者未能按時完成相關條件,或是在緩起訴期間內再次觸犯有期徒刑的罪行,檢察官將撤銷緩起訴,進一步啟動法律追責程序。
因此,過失致死雖無意為之,卻仍會受到嚴格的法律處理,提醒每個人即使在日常小心行事。和解不是免罪符,條件達成才是緩刑、緩起訴的關鍵!
(4)刑罰再升級?過失致死修法方向看這邊!
近年來一連串重大意外事故讓「過失致死」罪成為社會矚目焦點,從台鐵 太魯閣事故到台南維冠大樓倒塌,皆引發廣大社會輿論,許多人認為過失致死罪的最高刑責僅5年難以平息眾怒。為回應社會期待,法務部提出了過失致死的修法方案,刑期即將大幅拉高!
刑期將分3級,重大過失最高10年!
法務部提出的修法方向,將過失致死罪刑度依情節輕重分為三個級距。一般情節將維持現行,但若因重大疏失導致3人以上死亡,未來最高刑期將可達10年!如此一來,重大過失不再僅僅是「一時疏忽」,而是帶來嚴肅懲罰的可能性。為符合「罪刑相當」的原則,情節重大但死亡人數少於3人的案件,刑期則可訂為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關鍵在「情節重大」的爭議
不過,這項修法計畫也在社會上引發討論,尤其「情節重大」的認定標準仍然存在爭議。有些專家認為「情節重大」應涵蓋行為人是否多次違反安全規範,而另一些聲音則認為僅以死亡人數作為量刑標準過於片面。這些關鍵問題尚在立法研擬中,尚未最終定案。
2. 過失致死能不入獄嗎?緩刑、不起訴的機會就在這!
(1)過失致死不起訴或緩刑的機率大不大?
你以為過失致死一定得坐牢嗎?其實不然!根據我國刑法第276條規定,因過失導致他人死亡者,最重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萬元以下罰金。但在某些情況下,竟有機會不起訴或獲得緩刑,讓我們一探究竟!
大多數過失致死案件都源自於車禍。當意外發生時,雙方可申請初步研判分析表及車禍鑑定,以釐清事故原因。若鑑定結果顯示無明確肇事責任,或雙方皆無過失,檢察官可能基於證據不足,做出不起訴的決定。
真誠悔過與和解,緩刑機會大增!
若案件情節較輕微,且被告表現出真誠的懺悔,積極賠償受害者或其家屬,並願意達成和解,獲得緩起訴的可能性將大幅提升。特別是當被告無前科紀錄,法院更可能基於改過自新的考量,給予緩刑。
責任劃分影響刑責,兩年以下有機會!
當肇事雙方皆有過失,或一方需承擔全部責任時,檢察官可能依職權提起公訴。法院將根據過失嚴重程度及是否達成和解,來判斷刑責輕重。若最終判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被告有機會爭取緩刑,避免入獄。
專業律師助攻,爭取最佳結果!
面對過失致死的嚴峻局面,第一時間尋求專業律師協助至關重要。他們能協助你進行調查、蒐集有利證據,並在與被害人家屬溝通中,爭取和解與原諒的機會,為你爭取不起訴或緩刑的最佳結果。
(2)過失致死有無機會易科罰金?
你以為過失致死能簡單用罰金擺平嗎?答案可能讓你大吃一驚!根據法律規定,若過失致死的判刑在6個月以下,才有機會易科罰金,但這僅僅是理論上的可能。實務上,法院不一定會在過失致死案件中做出低於6個月的判決。這意味著,罰金了結過失致死案件的可能性充滿不確定性!
為什麼會這樣呢?法院在處理過失致死時,通常會嚴肅考量事件的嚴重性、違規情節的輕重(例如是否酒駕、闖紅燈、肇事逃逸等)、受害者家屬的影響等,所以法院並非一定會判決6個月以下的 有期徒刑,而且即便法院判了,檢察官也不一定同意給予易科罰金。。
換句話說,過失致死幾乎不可能單靠「掏錢了事」!這不僅讓人警醒,法網恢恢之下,輕視安全或一時疏忽的代價,恐怕不是錢能解決的。想要避免進監服刑?不如在日常中多點謹慎,守護自己與他人的生命安全!
(3)過失致死賠償金額太高,和解談不攏怎麼辦?
在重大意外事故中,過失致死賠償往往成為肇事者無法忽視的沉重負擔。無論是走刑事附帶民事途徑還是透過和解達成賠償,賠償金額的計算都基於事故帶來的實際損失與支出,以下是常見的賠償項目:
- 喪葬費:從葬禮到墓地費用,相關支出一應俱全。
- 扶養費:若受害人生前有扶養親屬,如父母或未成年子女,肇事者需支付相應費用。
- 財物損失:事故造成的物品損壞,如車輛、手機等,都屬於賠償範疇。
- 醫療費:受害者急救的醫療支出,亦需由肇事者承擔。
- 精神撫慰金:此為無固定標準的主觀賠償項目,金額由法官依情況決定。
當賠償金額需由法院裁定時,法官會審酌雙方身份、社會地位、收入、職業等因素,再衡量案件的損害程度,來合理判定賠償金額。尤其在精神撫慰金部分,法官會進一步考慮受害家屬的請求是否合理,避免出現過高索賠的情況。
和解金額高得驚人?避免被「開天價」索賠的關鍵!
為了爭取緩刑或緩起訴,肇事者通常會選擇儘早與受害人家屬和解。然而,這也可能導致對方要求數百萬甚至更高的賠償,讓肇事者難以承受高額和解金,進一步阻礙和解的進展。
若面臨類似的過失致死案件,第一時間建議尋求專業律師協助,協商並審視賠償項目,以確保索賠金額合理、避免對方趁機獅子大開口。和解固然重要,但合理的賠償才是應對過失致死的關鍵之道!
3. 車禍釀成過失致死怎麼辦?律師帶你透視判決關鍵!
(1)車禍釀成致死悲劇?必知的過失致死處理SOP!
根據「交通部道安資訊查詢網」的最新統計,台灣在2023年就發生了402,926起道路交通事故,導致3,023人因車禍喪命。這些數據揭示了交通意外的高發頻率,從視線死角到路況不佳,種種不良因素隨時可能釀成致命事故。如果一場意外出現了不幸的死亡結果,作為當事人應該怎麼辦?無論是肇事方還是受害人,掌握正確的處理流程都是關鍵!
車禍過失致死,5步處理流程不可不知!
-
立即報警並保全證據
車禍發生的第一步就是冷靜報警,並在現場保存證據。無論是事故現場照片、行車紀錄器影像,還是目擊者資訊,都將成為後續調查的重要依據。 -
偵查庭開庭調查
警方會在調查後將報告提交給檢察官,由檢察官進行偵查庭調查。如果證據顯示肇事者確實過失,案件可能會進入起訴階段;若證據不足,檢察官也可能做出不起訴處分,免除刑責。 -
起訴決定
若檢察官認為證據顯示肇事者有明確過失,則會在追訴期限內對其提起公訴。此時,案件將進入法院審理程序。 -
被害人家屬提出民事賠償
被害人家屬可在刑事案件起訴後,向 法院聲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要求賠償;或採用和解方式,由肇事方支付賠償金。這是受害者家屬爭取公平賠償的重要步驟。 -
法院審理與判決
法院經過審理後,若認定肇事者過失成立,將判處相應的刑責,同時要求肇事者支付民事賠償。判決結果將影響肇事者的賠償金額及刑期長短。
(2)車禍過失致死無罪案例!
郭姓男子駕駛法拉利跑車在山區行駛時,與蔡姓男同學的機車相撞,造成致命事故,遭控過失致死。然而,郭男堅稱對向機車突入車道,狹窄道路上根本無法閃避,否認自身過失。經過一審審理,法院裁定郭男無罪,法官的判決指出,即便郭男依限速駕駛,也難以在瞬間做出反應或緊急煞車,閃避空間幾乎為零。儘管郭男有超速情形,但根據法院調查,該超速行為並未直接違反注意義務,無法證明與騎士的死亡結果有必然聯繫。法官基於「罪疑唯輕」的法律原則,最終裁定無罪。
以上是關於過失致死的相關資訊,如果對於過失致死等還有其他疑慮,或是想了解更多法律相關知識,都歡迎點擊下方免費諮詢按鈕!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