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

2024-07-26

精神賠償金額怎麼計算?揭秘法官決定賠償金的三大要點!

鍾欣紘 律師

鍾欣紘 律師

專業律師
如何計算精神賠償?

精神賠償的定義是什麼?有哪些事情可以要求精神賠償?有精神賠償金額公式嗎?行情大概是多少呢?就讓專業律師來分享法官在交通事故案件中判賠精神慰撫金的真實案例,幫助您更了解法律中的精神賠償!

1. 是精神撫慰金還是精神慰撫金?律師帶你理解精神賠償!

遇到爭議時就提告要求精神賠償?對方稍有不悅就想提出精神賠償?面臨法律問題時,是否總想著提告要求精神賠償?修但幾勒,這種隨口喊出的「精神賠償」真的適用於所有情況嗎?停止這種讓律師感到困惑且無奈的輕率言論!

(1)精神賠償法律定義

精神賠償在法律上被定義為「非財產上的損害」,在法律用語中通常被稱為「精神慰撫金」(儘管對律師來說,大眾說成精神撫慰金也是可以理解的)。 法院之所以規範精神賠償,是基於某些行為,雖然不一定導致被害人有實際上的財產損失,卻可能對受害人造成精神上的傷害和苦痛,因此制定了精神損害賠償的機制。

根據民法195條精神賠償的規範如下:

  • 不法侵害到他人的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貞操,或不法侵害到「其他人格法益」 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然沒有財產上的損害,但也可以請求行為人賠償相當金額。如果是名譽被侵害的被害人,能以「回復名譽」名義請求法官做出適當處分。
  • 前項請求權,不能讓與或繼承給他人。但如果金額賠償的請求權已經依照契約承諾好,或已經起訴行為人,就不在這個規範限制內。
  • 前2項規定也適用於不法侵害他人基於父、母、子、女或配偶關係等「身分法益」而情節重大的人身上。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都有個疑問,法條內容看似規定了許多保護範疇,但實際上這些規範可以應用於哪些具體情況?這些保護範疇包括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和貞操。此外,「其他人格法益」和「身分法益」又分別是什麼意思呢?

讓律師舉些例子進一步跟大家說明吧!

(2)常見可要求精神損失賠償的案例

1. 車輛事故糾紛與親屬死亡的精神賠償

車禍是一種普遍且常見的事件,它不僅會對受害者的財產造成損害(例如汽機車、安全帽、手機等物品的毀損),還可能對其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因此,受害者有權向肇事方索賠物品修復和醫療費用,同時也可以要求精神賠償。

若車禍導致被害當事人不幸喪生,根據民法第194條的規定,被害當事人的家庭成員(父母、子女和配偶),均有權請求精神賠償。

進一步地,根據「法院依民法第194條酌定非財產上損害賠償金額之分析報告」統計指出,平均精神賠償金額約為88.5萬元。這一數字可作為估算其他車禍案件中慰撫金額的基準,供大家參考。

2. 妨害名譽的精神賠償

另一個同樣常見的情況是涉及造謠、辱罵或言語攻擊等行為,這些行為可能會構成公然侮辱或誹謗罪。雖然乍看之下妨害名譽這2條罪通常被認為是刑法範疇內,但如果罪刑成立,行為人不僅需要承擔刑事罰責,也可能涉及民事的侵權行為。在這種情況下,受害者可以於刑事訴訟附帶提起民事訴訟,對行為人提出精神賠償的要求。

3. 侵害其他人格法益:居住的安寧與墓地遷移事宜的精神賠償

當鄰居持續製造噪音,影響到您的睡眠、日常生活甚至情緒,達到不得安寧的程度時,您可以採取法律行動,進行蒐證並向對方提出訴訟。在這種情況下,您可能有機會獲得精神賠償。但要注意噪音的程度有沒有符合法院判賠精神慰撫金標準:

根據士林地院103年訴字953號判決,噪音必須超出環保局規定的管制標準,且達到一般人難以忍受的程度,才符合判賠的標準。這意味著並非單方面覺得所有的噪音干擾都能構成提告的理由。

此外,遷葬問題也受到精神賠償的保障內。如果您的家人遺體遭到不當對待,情節重大,您可以請求精神賠償。

例如,根據高等法院高雄分院104年上國易字第2號判決,殯葬業者在未經家屬同意的情況下擅自將遺體遷移或火化遺體,被害家屬因此提出精神賠償都成立。

4. 侵害身分法益的精神賠償

當涉及身分權侵害的訴訟中,最常見且成功獲得精神賠償的案例通常是「侵害配偶權」。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判決確立,不僅第三者(俗稱小三或小王)需承擔賠償責任,連同出軌配偶也必須分擔精神賠償金額。這可說是正宮打擊婚外情的不二選擇。

從律師個人接觸到的案例可以統計出,大多數成立侵害配偶權案件的精神賠償金額大致在20萬至40萬新台幣之間,可供大家參考。

5.結束婚姻、取消婚約的精神賠償

如果一方在訂婚後希望解除婚約,無過失的那方可以根據民法第977條進行賠償請求。 當訂婚雙方之一無正當理由毀約時,被害人可依民法第979條進行賠償請求。 因各種原因婚姻被判定為無效或被撤銷,受害者可根據民法第999條進行賠償請求。 夫妻在離婚判決中,如果一方無過失且受到權益損害,可以依據民法第1056條進行賠償請求。

實際上,還有許多其他情況可以提出精神賠償的請求。由於每個案件的具體情況不同,不可能在一篇文章中詳盡列出。因此,如果你認為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害,卻不確定是否有提告的依據,諮詢律師是最可靠的選擇。

(3)請求精神賠償的法律時效期間有多長?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請求精神賠償屬於「民事訴訟」的範疇。根據民法第197條第1項的規定,請求賠償的時效限制為從知悉侵權行為起的兩年內,且從事件發生日起算,不得超過十年。這意味著,如果想要提出賠償請求,必須在這兩個時限內進行。

2. 精神慰撫金怎麼算?有「精神賠償公式」嗎?

精神賠償的計算一直被視為複雜且難以預測,這主要是因為即使經過多次判決,也很難準確預測法官的裁決方式。

在一般的財產損害案件中,賠償金額的計算相對直接,通常基於實際支出或根據修復、治療和購買等所需費用進行估計。

然而,對於精神損害賠償,由於心理上的傷害、痛苦和委屈難以量化,法院在這方面沒有明確的計算指標或價目表。通常,法官在審理案件時,會根據雙方當事人的身分、社會地位、收入、職業、年齡以及案件本身造成的具體損害程度來判斷精神慰撫金的金額,或評估被害人提出的賠償金額要求是否合理。(參考最高法院85年度台上字第460號判決)

因此,遺憾的是,目前並不存在所謂的「精神賠償公式」。雖然有人嘗試通過統計過去的精神賠償案例和判決來找出一個大致的範圍,但由於影響因素眾多,即使你遇到類似的情況,也不能保證法官會依照之前的案例來裁決。

(1)精神損害賠償金額估算注意事項

在談到精神損害賠償計算時,有2個重要的注意事項需要強調:

  1. 雖然法官可能會考慮被害人所要求的賠償金額作為一個參考點來評估賠償金額的合理性,但這並不意味著被害人提出過高的金額會有幫助。以往的案例中就有被害人索要高達百萬元的精神損害賠償,但法官最終只判賠8,000元,這表示漫天要價可能不會得到法院的認可。

  2. 僅憑精神科的診斷證明並不能保證獲得精神賠償。這類診斷書雖然是法官考慮的因素之一,但並不意味著一旦有了醫療診斷文件,就必然能獲得賠償。每個案件的情況都有所不同,法官會根據案件的具體細節做出裁決。

3. 車禍精神損害賠償判決案例

交通事故精神損害賠償判決案例

在車禍案件中計算精神慰撫金時,法院通常會參照最高法院89年台上字1952號判決的內容:「判決精神賠償金額時除了斟酌雙方身份資力之外,還要兼顧傷害程度及對被害人身體健康的影響來判斷,重傷賠多,輕傷就賠少」。

一般而言,受害者的傷勢越重,賠償金額也會相應增加。因此,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況下,骨折造成的精神賠償通常會高於較輕微的挫傷。(但需要再次強調,每個案件的賠償金額都會根據具體情況而有所不同)

(1)車禍請求精神損害賠償需要法院介入嗎?如何索賠精神慰撫金?

在車禍事件中尋求精神賠償時,並不一定需要走上法院訴訟的道路。重要的是,發生車禍後應立即報警,並尋求專業法律諮詢,進而探索不同的求償途徑。

通常,求償的第一步是嘗試進行「車禍和解協商」。在這一階段,事故雙方或他們的保險公司將協商賠償金額和條件。若雙方達成一致並簽署和解協議書,協議就具有法律效力。但如果和解協商也無法解決爭議,則可向法院提起訴訟。

(2)車險是否涵蓋精神慰撫金的賠付?

精神損害賠償可以通過車險中的第三人責任險(涉及體傷)來理賠,這屬於保險中「體傷」保障的範疇。因此,如果您投保了第三人責任險(體傷部分)或超額責任險,這些保險在需要時會提供幫助。然而,如果您只投保了強制責任險,由於其保障範圍僅限於傷害醫療、失能和死亡,不包括精神損害賠償,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無法獲得理賠。

以下是各種保險對於精神損害賠償的涵蓋情況:

  • 強制險:不包括精神損害賠償
  • 第三人責任險(財損):不包括精神損害賠償
  • 第三人責任險(體傷):包括精神損害賠償
  • 超額責任險(財損):不包括精神損害賠償
  • 超額責任險(體傷):包括精神損害賠償

上述是關於精神賠償的相關資訊。如果您對我們的文章感興趣,歡迎分享!若有其他問題,也歡迎點擊下方按鈕進行免費諮詢。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
專業律師
鍾欣紘 律師

鍾欣紘 律師

益承法律事務所 主持律師

我是鍾欣紘律師,提供「專業」、「關懷」及「熱誠」的法律服務,是我的執業準則;以最嚴謹的態度去維護當事人的最佳利益,則是我執業迄今不變的初衷。

熱門文章
NO.1

裝潢糾紛怎麼處理?了解解決方式、流程與法規指南

裝潢糾紛怎麼處理?了解解決方式、流程與法規指南
民事案件

2025-01-17

裝潢糾紛常見問題包括合約內容不清、事後被追加費用、完工後實體與設計有落差、工程品質不佳或延宕等。本文將說明避免裝潢糾紛的關鍵步驟,若不幸發生爭議時的解決方法,以及訴訟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協助屋主在面臨裝潢問題時能從容應對,順利完成夢想家園的打造。

李慧盈 律師

李慧盈 律師

NO.2

外牆剝落怎麼辦?了解相關法律責任歸屬

外牆剝落怎麼辦?了解相關法律責任歸屬
民事案件

2025-01-17

隨著時間流逝,建築物的外牆常會因剝落等問題而需要修繕。這不僅影響建築的外觀,還可能威脅公共安全。台灣的高樓大廈因老化,常會遇到混凝土和磚塊剝落的問題,不知道誰該負責維護。這篇文章將探討外牆剝落的原因、風險,以及法律責任。了解這些知識,住戶能夠更好地處理這些問題,確保建築物安全和美觀。

匡伯騰 律師

匡伯騰 律師

NO.3

遇到惡房客怎麼辦?房東的噩夢與解決之道!

遇到惡房客怎麼辦?房東的噩夢與解決之道!
民事案件

2025-01-17

惡房客,是指那些在租房期間違反租約規定、造成財產損失或擾亂鄰里秩序的房客。根據統計,台灣每年有約200多起與惡房客相關的糾紛,這些惡房客可能不按時繳租、故意損壞房屋設施、違反租約使用房屋,甚至從事非法活動,給房東帶來極大的困擾。本文中律師將分享如何合法的應對惡房客以及如何避免遇到惡房客!

唐樺岳 律師

唐樺岳 律師

NO.4

占用騎樓合法嗎?律師解析法規定義與處罰標準

占用騎樓合法嗎?律師解析法規定義與處罰標準
民事案件

2025-01-14

在台灣,民眾常見到騎樓空間被各種方式占用,例如停放機車、擺攤販賣,或是堆放雜物,嚴重影響行人通行與社區環境。因此,近年來政府與民眾都越來越重視這個問題,希望透過加強法規宣導與執法管理,改善非法佔用公共空間的亂象。本文將由律師的角度,深入剖析占用騎樓的法律定位、常見違規態樣,以及相關的處罰規定,提供民眾更清楚的認知。

陳建宇 律師

陳建宇 律師

NO.5

浴室漏水到樓下費用誰該付?律師解析賠償責任

浴室漏水到樓下費用誰該付?律師解析賠償責任
民事案件

2025-01-06

居家生活中,浴室漏水到樓下的情況時有發生,造成天花板與牆面的房屋損壞,常令住戶困擾不已。面對這種狀況,最關鍵的問題是如何釐清漏水責任歸屬,以及後續的水管維修和房屋修繕費用該由誰承擔。

雷皓明 律師

雷皓明 律師

編輯精選

妨害性自主刑責多重?律師:尊重他人性自主權勿以身試法!

妨害性自主刑責多重?律師:尊重他人性自主權勿以身試法!
刑事案件

2025-01-17

妨害性自主的定義是什麼?妨害性自主有哪幾種類型?刑責多重?妨害性自主是告訴乃論嗎?妨害性自主和解後有緩刑機會嗎?妨害性自主追訴期多長?讓律師帶您看妨害性自主罪的法規,一篇完整了解法律規定!

黃柏榮 律師

黃柏榮 律師

遇到性騷擾怎麼辦?律師教你如何用法律保護自己!

遇到性騷擾怎麼辦?律師教你如何用法律保護自己!
刑事案件

2025-01-17

性騷擾的定義是什麼?哪些行為可能會被認為是性騷擾?常見的性騷擾行為有哪些?被上司主管性騷擾怎麼辦?性騷擾會被罰多少?性騷擾是告訴乃論嗎?性騷擾可以要求賠償嗎?律師教你如何透過法律保護自身權益!

李慧盈 律師

李慧盈 律師

醫療糾紛處理全攻略:律師教你蒐證和提告必備知識!

醫療糾紛處理全攻略:律師教你蒐證和提告必備知識!
民事案件

2025-01-17

醫療糾紛的定義是什麼?醫生有哪些法律責任?遇到醫療過失要怎麼申訴?醫療疏失的提告跟追訴期限是多久?在台灣,醫療糾紛案例日益增多,本文將由專業律師為您解釋醫療疏失鑑定,並告訴您在處理醫療糾紛時的注意事項。

陳瑀 律師

陳瑀 律師

線上免費法律諮詢好多該怎麼挑?看完這篇彙整你就懂!

線上免費法律諮詢好多該怎麼挑?看完這篇彙整你就懂!
律師推薦

2025-01-17

免費法律諮詢管道百百種,挑哪個好?各縣市政府有免費法律諮詢服務嗎?免費法律諮詢前要做哪些準備?哪邊有線上免費律師諮詢資源?有沒有24小時免費諮詢?免費法律諮詢管道和優缺點一次整理公開給你!

楊國弘 律師

楊國弘 律師

朋友欠錢不還怎麼辦?一定要翻臉嗎?用法律討錢攻略大補帖

朋友欠錢不還怎麼辦?一定要翻臉嗎?用法律討錢攻略大補帖
債務問題

2025-01-17

朋友欠錢不還怎麼辦?欠錢不還報警有用嗎?該告什麼罪?朋友借錢要注意什麼?LINE對話可以當證據嗎?要求對方還錢有時間限制嗎?對方沒錢還、搞失蹤怎麼辦?朋友談錢傷感情,一篇文章教你如何輕鬆討回借款,別讓對方有裝沒事的機會,保障您的權利!

鄭堯駿 律師

鄭堯駿 律師

最新文章
/static/LOGO-307797656702bd0c2f475a915a211522.svg

易律網讓您找律師真ez,提供您專業律師整理好的日常法律知識以及免費線上法律諮詢,並提供全台口碑最好的律師名單。

02-7755-2059

service@ezlawyer.tw

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167號7樓之2

Copyright © 2025 喆律法律事務所 All rights reserved.

請問您遇到了什麼法律問題呢?
cta_avatar
line_badge
免費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