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6
跟騷法規範了哪些行為?3 分鐘掌握跟騷法的關鍵!
雷皓明 律師
自2022年起,跟蹤騷擾防制法正式上路,許多人對其內容仍感到陌生。本篇文章將由專業律師為您說明跟騷行為的法律定義、哪些具體行為可能違反規定、相應的處罰標準,以及如何收集證據來保護自身權益。透過這些資訊,您將能更清楚掌握跟騷法的實際運用,並有效預防相關風險。
1. 跟騷行為如何被定義?跟騷法針對哪些行為進行規範?
《跟蹤騷擾防制法》並不屬於中華民國刑法的範疇,而是一部獨立的特別法。特別法的特色在於,它針對特定行為進行規範,並在適用上優先於普通法。換句話說,當某些行為在刑法與跟騷法中皆有規範時,跟騷法會被優先適用,這確保了對相關行為的處理更加具體和有效。
(1)跟騷法規範的具體行為情形
《跟蹤騷擾防制法》將各類跟蹤騷擾行為細化為八種具體形式,每一種行為都有可能對個人的隱私和安全構成威脅。以下是這八種行為的詳細說明:
監視觀察
這是指加害者透過持續或頻繁的方式觀察被害人的行動,例如長時間待在被害人的住所或工作場所附近,或使用科技工具(如監控攝影機或無人機)監控被害人的一舉一動。
盯梢尾隨
包括持續跟隨被害人進入各種場所,無論是在公共場合還是從家到工作地點的路途中,都會讓被害人感到恐懼或不安。
歧視貶抑
此類行為指的是通過言語或行動針對被害人的性別、種族、宗教等進行歧視性的貶低,對其人格或身份造成侮辱,進一步損害被害人的自尊心。
通訊騷擾
包括透過電話、短訊、電子郵件、社交平台等手段不斷騷擾被害人,例如頻繁發送訊息、撥打電話,甚至傳送不適當的圖片或文字,干擾被害人的生活。
不當追求
此行為表現為不斷向被害人表達愛意或提出交往要求,即便已被拒絕,仍然持續追求,讓被害人感到困擾甚至威脅。
寄送物品
這是指加害者未經允許便向被害人寄送各類物品,無論是看似無害的花束或禮物,還是帶有威脅性質的物件,這些舉動都可能讓被害人感到恐慌。
妨礙名譽
這類行為涉及散布有關被害人的不實資訊或誹謗內容,無論是透過口頭傳播還是利用網路或其他媒體,旨在損害被害人的名譽。
冒用個資
加害者可能不當使用或盜取被害人的個資,例如身分證號碼或銀行帳戶,用於詐騙或其他非法活動,對被害人的財產及隱私構成威脅。
這些行為形式不僅侵犯個人隱私,還可能對被害人的生活帶來深遠的負面影響,跟蹤騷擾防制法正是為了保障個人的權益與安全,嚴格規範這些行為。
(2)跟騷法成立要件
跟騷法針對跟蹤騷擾行為設立了一系列具體的構成要件,這些要件不僅是法律判斷是否構成跟騷行為的重要依據,也對被害人提供了相應的保護。本文將整合這些要件,為您詳細說明跟騷法的重點。
反覆或持續性行為
跟騷行為的首要特徵是它必須具有反覆性或持續性。這意味著加害者的行為並非一次性的,而是反覆進行,或持續一段時間,讓被害人感到困擾。然而,對於這類行為的判定較具彈性,因為每個人的感受和情境不同,無法一概而論,因此需要依照具體個案來判斷。
違反被害人意願
跟騷行為必須違背被害人的意願。即使被害人已經明確表達不願意接受這些行為或接觸,加害人依然執意進行。這也是法律判定加害者行為是否構成跟騷的一個核心條件。
與性或性別有關
跟蹤騷擾行為通常與性或性別有關,這可以包括加害人基於追求、表達愛慕或出於性別歧視的意圖。這類行為可能會對被害人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和威脅,尤其是當行為涉及性騷擾或性別控制時,會使被害人感到被羞辱或侵害。
針對特定對象
這些行為是針對特定的個人進行,而非隨機針對任何人。加害者通常會專注於某個特定的被害人,持續不斷地進行騷擾,這也是構成跟騷行為的一個重要要件。
對被害人造成恐懼或影響生活
跟蹤騷擾行為不僅僅是干擾被害人,還必須對其生活產生實質性的負面影響,讓被害人心生畏懼,進而影響其正常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或社交活動。這種恐懼感或生活上的干擾是判定跟騷行為的重要指標。
總結來說,跟騷法不僅是為了規範持續不斷的跟蹤騷擾行為,更是為了保障被害人 免於心理壓力和日常生活的困擾。通過針對性、持續性、違反意願、與性或性別有關等要件,法律能夠更精確地識別和處理這些侵害行為,提供受害者有效的法律保護。
(3)如果對象是自己的伴侶或家人朋友,是否構成跟蹤騷擾?
依據《跟蹤騷擾防制法》第3條第2項規定,若行為人對於特定人的配偶、直系血親、同居親屬或與特定人社會生活關係密切的人,反覆且持續進行法條中列出的某些行為,並且違背對方的意願,造成其日常生活受到干擾,即使該行為與性或性別無關,也會被認定為跟蹤騷擾行為哦!
2. 跟騷案件能聲請保護令嗎?要怎麼提告?
(1)書面告誡書
《跟蹤騷擾防制法》中,書面告誡書是重要的法律工具,旨在對涉嫌跟蹤騷擾的行為人進行初步警告,避免進一步的違法行為。
告誡書的功能與目的
-
預防性警告
告誡書的主要功能是警告行為人,提醒其若繼續進行跟蹤騷擾行為,將面臨嚴重的法律處分。這項預防性措施的目的是在早期階段就介入,阻止行為升級,保護被害人不再遭受侵害。 -
法律後果的說明
告誡書中明確告知行為人若無視警告,可能面臨的法律懲罰,這包括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併科新台幣30萬元以下的罰金。這些法律後果旨在嚇阻潛在的違法行為。 -
發出程序
警察可依照自身職權,或應被害人的要求,發出書面告誡書。這提供了一個較快的途徑讓被害人在不必立即進入法院訴訟的情況下,獲得警方的介入與保護。 -
行為人的權利保障
告誡書也會告知行為人其權利,若對警告內容有異議,可以在收到書面告誡的通知後10日內,向原本報案的警察機關,或者向其上級的警察機關來表示異議。這一程序設計確保了法律的公正性,保障了行為人在程序上的合法權利。
(2)聲請保護令
被跟蹤騷擾後,可以聲請保護令嗎?答案是肯定的!被害人有2種途徑可以聲請保護令,以下為詳細說明:
透過警察告誡書的程序
-
報案與發出告誡書
首先,被害人可以向警察報案,警方會根據案件情況進行評估。如果警察認為行為人的騷擾情節較輕微,會先向其發出書面告誡,警告其停止騷擾行為。 -
再犯時聲請保護令
如果行為人在2年內再次進行跟蹤騷擾行為,被害人可以直接向法院聲請保護令,這時不需要再次經過警察的告誡程序。
直接透過檢察官或警察聲請
-
無需經過告誡書
在某些情況下,若案件情節嚴重,檢察官或警察可以根據案件需要,直接向法院聲請保護令,而無需先發出告誡書。 -
法院聲請保護令
此方式允許快速的司法介入,特別適用於案件情節嚴重的情況。當檢察官或警察判斷有必要立即保護被害人時,便可快速聲請保護令,確保被害人的安全。
(3)提告跟騷法流程
當您遭遇跟蹤騷擾時,首要步驟是向警察報案。警方在接獲報案後,會根據案件的嚴重性進行評估,並視情況採取即時行動,例如對嫌疑人發出告誡信函或實施其他緊急保護措施。警方介入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騷擾行為的升級,同時確保被害人的安全。
(4)跟騷法是公訴罪嗎?
根據《跟蹤騷擾防制法》,追究跟蹤騷擾的刑事責任屬於「告訴乃論」。這表示,被害人需在知悉加害人後的6個月內提出刑事告訴,檢察機關才能啟動刑事偵查程序。如果被害人選擇不提告,即使警方或其他人知悉該行為,也無法由檢察官主動進行偵辦。因此,被害人的提告行為是啟動司法程序的必要條件。
3. 違反跟騷法的法律責任和影響
在探討《跟蹤騷擾防制法》的刑事責任時,可以看到法律針對不同程度的跟蹤騷擾行為,設置了相應的處罰,以保障被害人的權益。
(1)跟蹤騷擾罪
針對實施跟蹤騷擾行為的人,法律規定可處以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10萬元以下罰金。這適用於一般的跟蹤騷擾情形,未涉及更嚴重的情節或加重因素。
(2)攜帶凶器或危險物品的刑責
若加害人在實施跟蹤騷擾時攜帶凶器或其他危險物品,則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 新臺幣50萬元以下罰金。攜帶危險物品的行為大大提升了對被害人的威脅程度,因而法律對此類情節加重處罰。
(3)違反保護令罪
若警察機關已對行為人發出書面告誡,但行為人在2年內再次實施跟蹤騷擾,被害人可向法院聲請保護令。這項聲請不需支付任何費用。法院核發保護令後,能夠禁止加害人繼續跟蹤騷擾、命其遠離特定場所,並可禁止其查閱被害人的戶籍資料。
若行為人有治療需求,法院也可命其完成相關的治療計畫。違反保護令者,將構成違反保護令罪,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30萬元以下罰金。
(4)違反跟騷法會留下前科嗎?
如果因違反跟騷法而被法院判決有罪並執行刑罰,該紀錄將會顯示在警察的刑事紀錄證明(俗稱良民證)上。即使是被檢察官處以緩起訴或不起訴處分,雖然不會留下前科,但相關資訊仍會記錄在偵查機關的「刑案資料查註紀錄」系統中,供司法機關未來審酌累犯情節和量刑之參考。
4. 跟騷法上路後,追求對象時哪些行為可能會違法?
自從《跟蹤騷擾防制法》實施後,許多人對於追求行為是否會觸犯法律感到困惑。然而,根據法律的規範,跟蹤騷擾行為必須具備「反覆」或「持續」違反對方意願的特徵。因此,一般的社交邀約,如邀請對方吃飯或看電影,只要沒有反覆打擾或騷擾,並不會因此觸犯跟騷法。然而,若對方已明確拒 絕多次,且行為人仍不斷糾纏,這樣的行為就有可能構成跟蹤騷擾。
實務上,判斷是否違反跟騷法時,會考量幾個因素,包括被害人是否已清楚表達拒絕、加害行為是否讓被害人感到恐懼,並影響到其日常生活。這些證據會作為綜合評斷的依據。換句話說,單純的好感或合理的追求並不會直接導致觸法,除非這些行為發展到讓對方感到壓力或恐懼的程度。
跟蹤騷擾法的設立,是為了保護那些面臨瘋狂追求者的當事人。例如,行為人可能不斷打電話或發訊息,甚至在被封鎖後還創建新帳號繼續騷擾,或是跟蹤對方,出現在對方的居住或工作場所附近,這些行為都會讓被害人感到恐懼,進而干擾其日常生活。如果追求行為變得過於極端或強迫,譬如要求對方一定要和自己見面或約會,這樣的行為便有可能違反跟騷法。
總結來說,合理的情感追求不會違法,像是邀請心儀對象出遊,並不會構成違法。但若這種行為過度,譬如強迫對方約會或持續做出違背其意願的行為,並引起恐懼,那麼便有可能觸法。因此,追求應建立在尊重對方意願的基礎上,避免讓對方感到困擾或不安。
以上是關於跟騷法的相關資訊,如果對於跟騷法等還有其他疑慮,或是想了解更多法律相關知識,都歡迎點擊下方免費諮詢按鈕!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