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7
載人出車禍有法律責任嗎?律師解析法律責任歸屬
雷皓明 律師
當機車載人發生交通意外時,肇事責任的歸屬常常引發爭議。即使沒有明顯的違規行為,如 超速或闖紅燈,只要雙載行為與事故發生存在因果關係,駕駛人仍需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在處理載人出車禍的案件時,需要考慮過失責任分擔原則和無過失責任原則。透過仔細分析事故發生的原因和過程,才能合理確定各方當事人應承擔的責任比例。
1. 機車雙載肇事的法律責任
機車雙載是台灣常見的交通違規行為,當機車雙載肇事時,駕駛人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即使沒有超速等明顯的違規行為,若雙載行為與事故發生存在因果關係,駕駛人仍須負擔肇事責任。
(1)車禍肇事責任重點在因果關係
判斷機車雙載肇事的責任歸屬,關鍵在於雙載行為與事故發生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係。例如,若雙載影響了駕駛人的行車視線及反應能力,導致事故發生,法院可能認定駕駛人構成過失致人受傷,需要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責任。然而,若雙載行為與事故發生沒有直接關聯,駕駛人的責任則可能較輕。
(2)機車雙載違規與事故發生的關聯性
除了機車駕駛人,其他車輛的違規行為也可能與機車雙載肇事存在關聯。例如,若機車為了閃避違規停放在路邊的車輛而發生事故,該違停車主也可能需要承擔部分的賠償責任。因此,在判斷機車雙載肇事的責任歸屬時,需要綜合考慮各方行為與事故發生的因果關係,以及是否存在重大過失或輕微過失等因素。受害人也可能根據具體情況,向肇事方提出民事損害賠償的求償權。
(1)過失傷害罪的構成要件
過失傷害罪的成立,需要符合以下條件:
- 行為人有過失行為,如違規載人、超速等
- 過失行為與受害者的傷害結果具有因果關係
- 受害者受到傷害,達到法律規定的程度
若肇事者的行為符合上述要件,即可能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2)重傷的法律定義與適用
在過失傷害罪中,若受害者受到重傷,肇事者將面臨更嚴厲的處罰。根據刑法的規定,重傷包括:
- 手足斷折
- 生殖器官毀損致喪失性功能
- 嚴重影響視聽語言味嗅等感官功能
- 其他身體健康的重大傷害
若受害者的傷勢符合重傷的定義,肇事者可能被處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30萬元以下罰金。因此,機車駕駛應謹慎遵守交通規則,避免因載人肇事而需承擔刑事責任。
3. 載人出車禍法律責任的民事賠償
在載人出車禍事故中,駕駛人除了可能面臨刑事責任外,還可能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民事賠償是指因車禍事故造成乘客身體或財產損害,而須給予適當金錢補償的法律責任。
(1)駕駛人的注意義務與過失責任
載人的駕駛人對乘客負有安全注意義務,必須以合理的注意來避免事故發生。如果因為駕駛人的過失疏忽而導致乘客受傷,就須對乘客的損害負賠償責任。即使是免費載人,最高法院也認為駕駛人仍應盡合理注意義務,不得主張免責或減輕賠償責任。
(2)損害賠償範圍與精神慰撫金
車禍事故的損害賠償範圍,通常包括以下項目:
- 醫療費用:因車禍受傷而支出的醫藥費、住院費等必要費用。
- 誤工費:因傷勢而無法工作,所造成的收入損失。
- 其他財產上損失:例如受損的衣物、隨身物品等。
- 精神慰撫金:因身體傷害或痛苦所生的精神損害,法院得斟酌情節給予適當金額的慰撫金。
若乘客本身也有過失,例如未遵守交通規則或未盡合理注意義務,法院在判定損害賠償時,可能會依雙方過失程度來調整賠償金額。民事賠償的目的在填補被害人的損失,使其回復原狀,因此賠償範圍須依個案情形來認定。
4. 車禍事故的處理流程與和解
當車禍發生時,肇事者與受害者應立即確認雙方安全,並儘速報警處理。警方到場後,會進行現場勘查,了解事故發生原因,並依據交通法規判斷責任歸屬。如果雙方對於責任有爭議,可以委請律師協助,以保障自身權益。
在確認責任後,肇事者與受害者可以進行和解談判,就民事賠償部分達成協議。和解金額通常包括醫療費用、修車費用、工作收入損失等,視受害者受傷程度與損失而定。達成和解後,雙方可以簽訂和解書,約定撤回或不再提起刑事告訴,避免肇事者面臨刑事責任。
如果肇事者已經被提起公訴,仍可在偵查或審判過程中與受害者和解。若和解金須分期給付,可以在偵查中請求緩起訴,或在判決確定後聲請緩刑,只要依約履行,就可以免除刑事處罰。車禍處理流程雖然複雜,但只要遵循正確法律程序,並尋求專業律師協助,定能化解紛爭,維護自身權益。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