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7
臉書被罵如何提告?律師教你如何捍衛名譽!

雷皓明 律師

在社群媒體盛行的時代,網路霸凌和仇恨言論的問題日益嚴重。許多人在臉書上遭受言語攻擊,卻不知道該如何提告。事實上,這類行為可能觸犯公然侮辱罪,甚至 涉及誹謗、妨害名譽等罪責。面對網路上的人身攻擊,我們該如何規避傷害,並捍衛自己的權益呢?本文將由律師的角度,解釋公然侮辱罪和誹謗罪的差異,並提供臉書被罵後的提告方式與流程,幫助大家勇敢維護自身名譽。
(1)公然侮辱罪定義說明
依據刑法第309條,公然侮辱罪是指在公共場合對他人進行辱罵,使其難堪或感到屈辱的行為。
構成要件包括:
- 在公開場合,如社群平台、論壇等
- 以令人不適的言語、舉止,如謾罵、嘲諷等
- 致使他人感到屈辱或難堪
(2)誹謗罪定義說明
根據刑法第310條,誹謗罪是指散布足以毀損他人名譽的事實,若散布內容為文字、圖畫等,可加重其刑。但若能證明所述內容為真實,則不罰。
誹謗罪的要件為:
- 散布毀損他人名譽的事實
- 以言語、文字、圖畫等方式傳播
- 若內容屬實,可免除處罰
(3)公然侮辱罪與誹謗罪之比較
公然侮辱罪與誹謗罪雖同屬毀損名譽的罪行,但在構成要件上有所差異:
- 公然侮辱罪針對非具體事實的謾罵;誹謗罪則指明具體事實的詆毀
- 公然侮辱罪須在公開場合;誹謗罪不以公開為要件
- 二罪在客觀要件、處罰方式上亦有不同
在社群平台上進行言論交流時,應注意避免使用侮辱性言詞或散布未經證實的訊息,以免觸法。若不幸遭受言語攻擊或誹謗,也可依法提出告訴,維護自身權益。
(2)委託律師提告優勢
另一個選擇是委託律師提告。律師可以提供專業的法律諮詢,協助蒐證並擬訂訴狀,送交地檢署處理。律師提告的優勢在於更能掌握訴訟重點,提高勝訴機會。不過,委託律師需要提早諮詢,並備妥相關資料。
無論選擇哪種方式提告,都是捍衛自身權益、對抗網路霸凌的重要手段。切勿因為害怕繁瑣的法律程序而退縮,勇敢站出來,讓加害者承擔應有的刑事民事責任。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創造一個更友善、更健康的網路環境。
3. 公然侮辱賠償金額案例說明
當公然侮辱罪經過法院判決定讞後,被告除了需接受刑事處罰外,告訴人還可以附帶提起民事賠償。賠償金額的多寡,由法官綜合考量個案情節而定。一般謾罵他人的案件,法官通常會判處拘役或9千元以下的罰金;但如果犯罪行為涉及強暴,最重可判處1年有期徒刑。法官在量刑時,會衡量言詞的嚴重程度、犯罪後的態度等因素,因此個案之間的差異很大,網路上流傳的價目表僅供參考。
公然侮辱罰則的重點在於言論是否已經超越言論自由的界線。憲法保障人民有言論自由,但這項自由也有一定的限制。當言論已經構成犯罪,例如公然侮辱他人,就不再受到言論自由的保護。因此,在網路上發言時,民眾仍需謹慎,避免言詞過於偏頗或惡意中傷,以免觸法。
法院在判定賠償金額時,除了考量言詞本身的嚴重性,也會斟酌被告的經濟狀況、告訴人的身分地位等因素。例如,如果被告經濟狀況不佳,法官可能會酌減賠償金額;反之,如果被告惡意重大,或是告訴人身分特殊(如公眾人物),法官則可能提高賠償金額,以彰顯公平正義。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