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1
非自願離職資遣費怎麼算?律師解讀勞基法規定!

雷皓明 律師

當勞工面臨非自願離職時,如何計算資遣費是一個重要的問題。非自願離職是指因雇主歇業、虧損、業務緊縮等非可歸責勞工之事由,導致勞動契約終止的情況。這時,員工的權益保障就顯得格外重要。接下來,就讓我們深入探討非自願離職資遣費的計算方式,以及員工在這種情況下應有的權益保障。
(1)勞基法對於非自願離職的定義
根據勞動基準法的規定,非自願離職是指因以下原因導致勞動契約終止:
- 雇主歇業
- 公司轉讓
- 營運虧損
- 業務緊縮
在這些情況下,勞工失去工作並非自願,而是因雇主無法繼續維持勞動關係。勞基法對於非自願離職有明確的定義,以保障勞工的權益。
(2)常見的非自願離職情況
在現實中,常見的非自願離職情況包括:
- 公司倒閉或關廠
- 業務縮減導致裁員
- 公司進行組織重整或人事精簡
- 雇主因經營不善而終止勞動契約
2. 非自願離職資遣費計算方式
當員工遭遇非自願離職時,資遣費的計算是一個重要的關注點。根據適用的勞退制度不同,資遣費試算的方式也有所差異。讓我們來了解舊制和新制下的資遣費給付計算方式。
(1)舊制資遣費計算方式
在勞退舊制下,非自願離職補償的標準為每滿一年發給一個月平均工資。若工作年資未滿一年,則按比例計給。例如,員工工作3個月,資遣費就是3/12個月的平均工資。
(2)新制資遣費計算方式
而在勞退新制下,資遣費給付的計算方式略有不同。員工每滿一年可獲得0.5個月的平均工資,最高以6個月為限。也就是說,即使工作年資超過12年,資遣費也不會超過6個月的平均工資。
(3)平均工資的計算
不論是 舊制還是新制,平均工資的計算都是資遣費試算的關鍵。平均工資是以員工離職前6個月的工資總額,除以這6個月的實際工作日數得出。這樣的計算方式可以更公平地反映員工的實際工資水平。
(4)工作年資的計算
在計算資遣費時,工作年資採計也是一個重點。一般而言,工作年資是以曆年制為基礎。滿一年者以一年計算,未滿一年則按月數比例計算。舉例來說,若員工在公司工作2年9個月,其工作年資就是2.75年。
了解資遣費計算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有助於員工在面臨非自願離職時,評估自己的權益和應得的補償金額。若對計算有疑問,也可以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3. 非自願離職員工的權益保障
當員工遭遇非自願離職時,勞基法提供了一系列的權益保障措施,以確保員工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這些保障包括資遣預告期間、謀職假、非自願離職證明以及加班費、獎金、特休假的計算等。
(1)資遣預告期間與預告工資
依據勞基法規定,雇主在資遣員工時,應提供預告期間,讓員工有足夠的時間尋找新工作。預告期間的長短取決於員工的工作年資,最長可達30日。在預告期間內,雇主應按照員工原本的工資標準,給付預告工資,確保員工的經濟權益。
(2)謀職假
在資遣預告期間內,員工每週可請2日 的謀職假,用於尋找新的工作機會。雇主應給付謀職假期間的工資,不得扣發或要求員工補償。這項規定旨在保障員工順利轉職,減少失業期間的經濟壓力。
(3)非自願離職證明
雇主應發給非自願離職員工離職證明,證明員工的離職原因並非出於個人意願。員工可憑此證明向勞工主管機關申請失業給付及參加職業訓練津貼,協助度過失業期間,提升再就業能力。
(4)加班費、獎金、特休假工資的結算
非自願離職時,雇主應結清員工的積欠工資,包括加班費、獎金等應得款項。對於員工尚未休畢的特別休假,雇主應按比例發給特別休假工資。這些規定確保員工在離職時能夠獲得應有的報酬,維護其勞動權益。
4. 遇到雇主拒發資遣費怎麼辦?
當面臨非自願離職時,員工有權獲得應得的資遣費。然而,若雇主拒絕給付,該如何維護自身權益呢?首先,可以向地方勞工主管機關申請勞資爭議調解,尋求勞資爭議處理的協助。調解過程中,雙方可以透過溝通,了解彼此的立場,並尋求共識。
如果調解不成立,員工可以提起勞工訴訟,請求法院裁定雇主給付資遣費。在訴訟期間,也可以聲請假扣押雇主財產,避免雇主脫產,保障自身權益。低收入戶還可以申請勞動部的法律扶助,減輕訴訟費用的負擔。
此外,若雇主惡意拖欠或少發資遣費,員工還可以向勞動部申訴,由勞動檢查機構介入,進 行勞動檢查,監督雇主依法給付。透過申請調解、提起訴訟、申請法律扶助、勞動檢查等管道,員工可以有效維護自身的權益,確保獲得應得的資遣費。
※網站聲明:
- 著作權由「喆律法律事務所」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